我尝试让自己怀着同理心去看待每一个人,希望借此多了解对方,借而了解自己。 我追寻梦想,也希望帮助孩童建设梦想,让他们的生活多一份色彩。 我尝试着,我努力着...... 希望我的努力,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带来幸福,带来思维上的改变...... 同道们,大家一块加油......
2011年8月26日星期五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
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
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的悲哀。
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
他受不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摸样的恐惧。
他写字想得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
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
——陶行知
2011年8月7日星期日
反思- 棒叔叔激励营
至:谢坤校长
昨天,参与您的激励营。我觉得我需要为自己自辩和给您一个交代。话语中,若有不敬之处,请您见谅。
道歉之处:
1. 坐姿不礼貌,确实是我的过错。多谢您提醒我这一点。
2. 我一向不喜欢激励营。因此,我的举止让您感到难受,请您见谅。
赞扬之处:
1. 认真看待讲座,非瞎蒙拐骗的态度,让我敬佩。
2. 活力十足,让我怀疑您的年龄。您是我看过最有活力的长辈。
3. 敢怒敢言,让人折服。你的言行举止,让我想到了鲁迅的《呐喊》。
4. 好戏推荐。您所介绍的电影是我喜爱的其中三部。李伟文《电影里的生命教育》里(http://www.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p=1187291&highlight=#1187291)也有介绍一些不错的电影。
5. 幻灯片:您的幻灯片制作非常耗时。
个人看法
1. 教育理念:我认同您所提出爱心关怀的教育理念。 我与朋友曾讨论“老师最基本最重要的品格是什么?”他认为是善良,而我认为是尊重。善良将引人往善成长,尊重让人活得有尊严。我提出尊重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是人。我们的教育,不该把眼光放在培养学生成为我们想要的“典型”大人,而应该把教育放在当下。
2. 对于临教的问题,我也知道。我也反对临教,反对假期培训班。他们没机会和足够的时间去探讨教育,造成他们误解教育。不过,错不在他们,在于教育制度。因此,我认为,既然他们已成为老师,那我们须做的是引导他们走向负责人的老师,而非排斥他们。(有因必有果。那两位女生早走是“果”,那他们提早走的“因”是什么呢?)
3. 在讲座时,您指名叫我站起时,我才说出了我的看法,而非您说的“心里有鬼”。虽然您在话语中加上了“如果”,但您的肢体和语气,并非如此传达。
4. 还有,您在讲座时,问我“你还记得校长和你说了什么吗?”。那我想问你:“你有听到我如何回应校长吗?”(我在先前7个月的实习时,学生的人数是从20人至40人。我的班没出现纪律问题。虽然,那时的实习节数和文书工作不多,但我能感受到大型学校老师的压力。)我说:“因人而异”。不管是大型或微型学校,重要的是老师秉持的教育理念和原则。教育理念正确,不管到哪里,他都可以成为一位好老师。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少,而不认真教学。这就是我的原则。
5. 《叫我第一名》我已看过两次。第一次是通过网络电视观看。在讲座时,我不发言,原因有二:一、您的谈吐让我不愿回答。二、我在聆听老师的回答,因为一个人的看法,决定了他的教育理念。至于我,我看到的是学生在颁奖里上的表现(礼仪、谈吐、看法、表情)。学生在颁奖里上,注重自己的礼仪。当内心有话说时,尽管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但他们依然敢提出看法。通过他们所提出的看法,和老师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让我看到了我心目中的完美教育境界。老师和学生就该如此。
6. 至于念“弟子规”,我感觉你已发现了问题,却没去面对。《弟子规》确实适合老师与家长诵读,但他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吗?除了《弟子规》,我们就没有更加适合的书让学生诵读了吗?对于低幼的孩子,他们记性好,但理解能力偏向具体的事物。所以,当我们和他们说理时,他们很难明白。或许,你会说当他长大一点,他们就会明白的。那么,我想问,那你为何不等他们明白时才教他们呢?在低幼年级,我觉得宜教导符合他们天性和理解能力的儿童文学。如:童诗(鹅鹅鹅、小老鼠上灯台)、童谣、儿歌、儿童故事等。如此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因“龄”施教。
7. 昨天的激励营,你问我给您打几分,我说了70。那,其余的30分在哪?我觉得您的设计如同洪兰教授所说:“当你说不可以时,你要指引他一条路。”但,您的路与路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路的尽头(总和)是何模样,也没有明确描绘。若是我,我会分组,让老师拿电影中的师生行为和自己做个对比,然后探讨出理想中的师生和可采取的行动。这样的设计,将可以有效的结合您讲座的内容。或许,您会说,这偏离了激励营的定义,但,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才能有效地激励老师。
8. 态度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认同这样的顺序,但在思维和态度之上,我觉得还有个了解。若对一件事物错误诠释,那他可能走向岔路。这就如同顽固和坚持之别。
题外话:
我并非反抗,而是在思考。您从我的观点,就知道我很认真的在听您的讲座。我认为,学生有权利去质疑老师说的话,而不是做个点头奴。您应该会同意我的看法吧?
小建议:
您的幻灯片内容方面有些许不足。在展示别人给您的回复时,您是以文章方式分享,因此,每一段之前需空两格。
张泰忠师
2011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