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洪兰教授的光碟,听到了一个故事。一位博士母亲因为孩子无法回答“100以内最大的数值是多少?”而感到气愤。正当她要发飙,另一位孩子赶紧自荐教导弟弟。同样的题目,这位哥哥却换了个提问方式。他问:“新年时,妈妈要给你一百块以内的红包。你要妈妈给你多少钱?”弟弟马上回答:“99块。”
同样的题目,哥哥只是换个提问方式,问题就迎刃而解。在这里,我们发现,难倒弟弟的并非算术,而是语言。弟弟因无法听懂或将所听文字化成有意义的语言,所以他一开始无法回答。哥哥发现了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与弟弟生活相连接,弟弟就克服了语言障碍,然后正确回答了问题。哥哥的出现,化解了弟弟被打骂的厄运。
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拥有哥哥般的智慧,去发现问题的主因?大部分教师会因为部分学生无法跟上学习进度为他们标上“后进生“的标签;大部分家长会因为孩子不明白所教内容,而感到气愤。他们都认为自己已尽力尽责,却不知他们正走向教育的反方。
教育需要智慧,而非埋怨。我们应该学习哥哥,以弟弟(学习者)能理解的方式来教导,而非像博士妈妈般盲目的教导孩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