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6日星期四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小皇帝》读后感2

  
    当我们有事想询问父母,而他或她正在与朋友谈天时,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我会等父母谈完 ,或站在一旁等父母主动和我谈时,我才开口。

    不过,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们则会要求父母马上给予回复。不然,孙悟空大闹天空的事件将会发生。

    同为人,为何我们采取的行动确却不同?

    我认为,不打断父母的谈话是一种礼貌。我可以等父母谈完再问。然,对于儿童而言,他们依旧偏向“自我主义”的心态,不会如此设想。此外,他们也没耐心等待。

    我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尊重别人”和“耐心等待”。我之所以会尊重和等待,那是自小的教育。父母的教导,让我学会了尊重。但是,现今一些教育书籍,却教导父母“当孩子有事问时,父母需要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然后回复孩子。”如此的处理方式,表面上好像是一个疼爱孩子和懂得教育人之表现,但,此做法真的合适吗?

    换言之,我们该如何和何时教导孩子不能打断别人的谈话?

    阅读《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小皇帝》,一些平日认为合理和贤明的举动和想法遭到了质疑。这让我能去再探讨我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小皇帝》读后感

    “这孩子没大没小,不知道他父母是怎样教的。”这样的话语经常出现在耳际。投诉者经常把问题怪罪于父母过于疼爱和不会教孩子。然,我们是否曾直探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家长是如何的不会教呢?

     作者,一位拥有20年实务经验的儿童心理医师,通过他诊断的病例提醒和警告读者直面我们大家现今认同的“民主教育观”。例如,作者认为“与孩子探讨问题”和”让孩子决定某件事”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儿童时期孩子的思维未成熟及处于注重自我的阶段。父母从小就让孩子决定事情,将助长孩子的“自我主义”,最终培养成让人头疼的“小大人”。

    阅读此书,让我再探讨我原有的教育理念。身为长者,我该如何培养与引导孩子走向健全的人?
  
    建议关心教育的你,也看一看此书。

2011年10月2日星期日

《做自己与别人生命中的天使》读后感


读了《教育应该不一样》一书后,爱上了严长寿的著作,于是便到书店找了他的书。

在其著作中,《做自己与别人生命中的天使》吸引了我的目光。投身教育,想为孩童带来欢乐和幸福的我,确实想要改善自己的不足和成为孩子们的天使,于是我买了这本书。

第一部:
第一章:发现自我的潜能
第二章:从思考延伸你的触角
第三章:寻找优势,放大格局
第四章:与整个世界沟通
第五章:热忱!热忱!热忱!
第六章:自疗
第七章:寻找让自己安心的工具
第八章:体会工作的意义
第九章:学习过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第二部:做别人生命中的天使
第十章:伸出你的双手
第十一章:拥抱天空下的星子

阅读此书,除了聆听严老师述说如何发展自我潜能的看法而受惠外,他的亲身经历和故事分享也深深吸引着我。对于他而言,助人的最大受惠者非彼方,而是自己。他常被他们(请求金钱或精神援助的人们)无限的付出而感动。

严老师与我,一样的拥有两只手和两只脚。但,我们所做的事却相差甚大。原因无他。严老师善用他的时间。他尽所能地付出,而我却只有空想,却未付出行动。

所以,从这星期五开始,我将为前来的儿童讲绘本故事和办一些延伸活动。(希望这回不再是空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