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我手写我心

好长一段时间没写博客了。今天就来动动手指,敲敲键盘吧。:)
今年,我办了《我手写我心》校园期刊。
一开始,对于学生与我而言,那是件不可能的任务,因为我教的六年级只有一位学生。
“一位学生也能出刊物?”六年级学生狐疑地看着我。
“行!”
“真的?”
“……”
最终,老天不负有心人。我借助两周一次的补习机会,让五六年级生共五人一起出版了四期期刊,现在正迈向第五期。
以下是我们的期刊:







第四期《我最想做的一件事》:http://www.mediafire.com/view/?wthfmfknwr9fltg


第五期《捉迷藏》http://www.mediafire.com/view/?dv0tudvdbbdad69

第六期《倾听内心的声音》http://www.mediafire.com/view/?1mr8f7n072qr331




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

《东西说话》 杨茂秀



你和东西说过话吗﹖你听到东西跟你讲话过吗?
从前在非洲一个海湾旁边,有个乡下的男人,他到自己的蕃薯园去挖蕃薯。他准备把挖来的蕃薯拿去市场卖,正在挖的时候听到有声音说:「嘿,男人,你终於出现了,你平常不只不跟我讲话,也不来拔草,不来施肥,就只知道要来收成。挖呀挖的,请你走开,不要挖我。」
这个男人东张西望的找声音来源,他看到他的牛瞪着牛眼看他,嘴里咬啊咬的,它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在嘴里咀嚼。
「是你在说话吗﹖」男人问。牛没说话,狗却说话了。
「说话的不是牛,是蕃薯在对你说话。蕃薯不要你挖它。」
这个男人听到了狗话就非常生气。因为他不喜欢狗说话的样子,其实他从来也没注意到他的狗会这样说话。他折了一枝树枝,要打狗,没想到手中的树枝说:「不要把我当作打狗的工具,轻轻的把我放下。」
他把树枝轻轻放在一个石头上面。没想到几千年来安静地石头也开口了:「嘿人类,打狗的工具不能放在我身上。」
蕃薯说话,狗说话,树枝说话,现在连石头也说话了。这个男人吓死了,拔腿就跑,他想要跑回家。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卖布的人,头上顶着一个大包布料,「嘿,你这个人好慌张,你怕什麽啊﹖有鬼在追你吗﹖」
「没有鬼,没有鬼在追我。可是我的蕃薯说不要我挖它,我的狗说是蕃薯在对我说话,我要打狗,我拿的树枝说不要把它当打狗的工具,要我把它放下来,而且是轻轻的放下来,我把它放在石头上,石头又说不要把打狗的工具放在他身上。你说,你说这不是比被鬼追还可怕吗﹖」
卖布的人听了,哈哈大笑地说:「东西说话怎麽可能﹖那有什麽可怕﹖」可是他头上的布出声说:「那你有没有把树枝从石头上轻轻拿下来﹖」而且这句话很像是头上很多块布异口同声说出来的。
「我的天,我的布在说话!」他把头上的布丢在地上,跟着那个男人往前奔跑。
在路上他们遇到钓鱼的人,卖布的把那男人的话重覆一遍,而且把自己的布说的那一句话用喊地说出来。钓鱼的人说:「这有什麽好怕的?东西说话?我还听过鱼说话咧!」
「听鱼说话有什麽了不起,我每天都听,他们每天都在我肚子哀嚎」,这句话是钓鱼的人手上鱼篓说出来的。
「哎呀,我的鱼篓子说话了。」他把鱼篓子把地上一丢,跟着前面二个人往前奔跑,过桥的时候,有人在桥下洗澡。洗澡的人问说:「你们三个心慌慌张张、 急忙忙,是有鬼在追你们吗?」钓鱼的人告诉他东西开始说话的事,洗澡的人说:「你们真是乱说一气,东西怎麽可能会说话?」没想到他脚下的河水说:「东西怎 麽不说话?我一直都在说话。我告诉你,你的身体好脏。」洗澡的人哎呀一声,光着身子,跳出河水跟着他们一起往村长家里去。
村长给他们每个人一个矮凳子,请他们坐下。自己坐在一个藤椅上说:「怎麽一回事?」洗澡的人把他们的故事从头到尾说一遍,村长听了哈哈大笑,装做很 气的样子说:「你们这一群懒人,不工作,却到我家来编什麽东西会说话的故事给我听,你们立刻回去。挖蕃薯的去挖蕃薯,卖布的去卖布,钓鱼的去钓鱼,洗澡的 回到河里把自己洗乾净。」
这四个人刚刚走出村长家,村长就听到那几张凳子和他自己坐的椅子开始聊天,椅子说:「我觉得它们编的故事蛮好的……

(本文作者为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执行董事)

2011年10月6日星期四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小皇帝》读后感2

  
    当我们有事想询问父母,而他或她正在与朋友谈天时,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我会等父母谈完 ,或站在一旁等父母主动和我谈时,我才开口。

    不过,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们则会要求父母马上给予回复。不然,孙悟空大闹天空的事件将会发生。

    同为人,为何我们采取的行动确却不同?

    我认为,不打断父母的谈话是一种礼貌。我可以等父母谈完再问。然,对于儿童而言,他们依旧偏向“自我主义”的心态,不会如此设想。此外,他们也没耐心等待。

    我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尊重别人”和“耐心等待”。我之所以会尊重和等待,那是自小的教育。父母的教导,让我学会了尊重。但是,现今一些教育书籍,却教导父母“当孩子有事问时,父母需要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然后回复孩子。”如此的处理方式,表面上好像是一个疼爱孩子和懂得教育人之表现,但,此做法真的合适吗?

    换言之,我们该如何和何时教导孩子不能打断别人的谈话?

    阅读《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小皇帝》,一些平日认为合理和贤明的举动和想法遭到了质疑。这让我能去再探讨我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小皇帝》读后感

    “这孩子没大没小,不知道他父母是怎样教的。”这样的话语经常出现在耳际。投诉者经常把问题怪罪于父母过于疼爱和不会教孩子。然,我们是否曾直探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家长是如何的不会教呢?

     作者,一位拥有20年实务经验的儿童心理医师,通过他诊断的病例提醒和警告读者直面我们大家现今认同的“民主教育观”。例如,作者认为“与孩子探讨问题”和”让孩子决定某件事”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儿童时期孩子的思维未成熟及处于注重自我的阶段。父母从小就让孩子决定事情,将助长孩子的“自我主义”,最终培养成让人头疼的“小大人”。

    阅读此书,让我再探讨我原有的教育理念。身为长者,我该如何培养与引导孩子走向健全的人?
  
    建议关心教育的你,也看一看此书。

2011年10月2日星期日

《做自己与别人生命中的天使》读后感


读了《教育应该不一样》一书后,爱上了严长寿的著作,于是便到书店找了他的书。

在其著作中,《做自己与别人生命中的天使》吸引了我的目光。投身教育,想为孩童带来欢乐和幸福的我,确实想要改善自己的不足和成为孩子们的天使,于是我买了这本书。

第一部:
第一章:发现自我的潜能
第二章:从思考延伸你的触角
第三章:寻找优势,放大格局
第四章:与整个世界沟通
第五章:热忱!热忱!热忱!
第六章:自疗
第七章:寻找让自己安心的工具
第八章:体会工作的意义
第九章:学习过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第二部:做别人生命中的天使
第十章:伸出你的双手
第十一章:拥抱天空下的星子

阅读此书,除了聆听严老师述说如何发展自我潜能的看法而受惠外,他的亲身经历和故事分享也深深吸引着我。对于他而言,助人的最大受惠者非彼方,而是自己。他常被他们(请求金钱或精神援助的人们)无限的付出而感动。

严老师与我,一样的拥有两只手和两只脚。但,我们所做的事却相差甚大。原因无他。严老师善用他的时间。他尽所能地付出,而我却只有空想,却未付出行动。

所以,从这星期五开始,我将为前来的儿童讲绘本故事和办一些延伸活动。(希望这回不再是空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