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

《东西说话》 杨茂秀



你和东西说过话吗﹖你听到东西跟你讲话过吗?
从前在非洲一个海湾旁边,有个乡下的男人,他到自己的蕃薯园去挖蕃薯。他准备把挖来的蕃薯拿去市场卖,正在挖的时候听到有声音说:「嘿,男人,你终於出现了,你平常不只不跟我讲话,也不来拔草,不来施肥,就只知道要来收成。挖呀挖的,请你走开,不要挖我。」
这个男人东张西望的找声音来源,他看到他的牛瞪着牛眼看他,嘴里咬啊咬的,它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在嘴里咀嚼。
「是你在说话吗﹖」男人问。牛没说话,狗却说话了。
「说话的不是牛,是蕃薯在对你说话。蕃薯不要你挖它。」
这个男人听到了狗话就非常生气。因为他不喜欢狗说话的样子,其实他从来也没注意到他的狗会这样说话。他折了一枝树枝,要打狗,没想到手中的树枝说:「不要把我当作打狗的工具,轻轻的把我放下。」
他把树枝轻轻放在一个石头上面。没想到几千年来安静地石头也开口了:「嘿人类,打狗的工具不能放在我身上。」
蕃薯说话,狗说话,树枝说话,现在连石头也说话了。这个男人吓死了,拔腿就跑,他想要跑回家。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卖布的人,头上顶着一个大包布料,「嘿,你这个人好慌张,你怕什麽啊﹖有鬼在追你吗﹖」
「没有鬼,没有鬼在追我。可是我的蕃薯说不要我挖它,我的狗说是蕃薯在对我说话,我要打狗,我拿的树枝说不要把它当打狗的工具,要我把它放下来,而且是轻轻的放下来,我把它放在石头上,石头又说不要把打狗的工具放在他身上。你说,你说这不是比被鬼追还可怕吗﹖」
卖布的人听了,哈哈大笑地说:「东西说话怎麽可能﹖那有什麽可怕﹖」可是他头上的布出声说:「那你有没有把树枝从石头上轻轻拿下来﹖」而且这句话很像是头上很多块布异口同声说出来的。
「我的天,我的布在说话!」他把头上的布丢在地上,跟着那个男人往前奔跑。
在路上他们遇到钓鱼的人,卖布的把那男人的话重覆一遍,而且把自己的布说的那一句话用喊地说出来。钓鱼的人说:「这有什麽好怕的?东西说话?我还听过鱼说话咧!」
「听鱼说话有什麽了不起,我每天都听,他们每天都在我肚子哀嚎」,这句话是钓鱼的人手上鱼篓说出来的。
「哎呀,我的鱼篓子说话了。」他把鱼篓子把地上一丢,跟着前面二个人往前奔跑,过桥的时候,有人在桥下洗澡。洗澡的人问说:「你们三个心慌慌张张、 急忙忙,是有鬼在追你们吗?」钓鱼的人告诉他东西开始说话的事,洗澡的人说:「你们真是乱说一气,东西怎麽可能会说话?」没想到他脚下的河水说:「东西怎 麽不说话?我一直都在说话。我告诉你,你的身体好脏。」洗澡的人哎呀一声,光着身子,跳出河水跟着他们一起往村长家里去。
村长给他们每个人一个矮凳子,请他们坐下。自己坐在一个藤椅上说:「怎麽一回事?」洗澡的人把他们的故事从头到尾说一遍,村长听了哈哈大笑,装做很 气的样子说:「你们这一群懒人,不工作,却到我家来编什麽东西会说话的故事给我听,你们立刻回去。挖蕃薯的去挖蕃薯,卖布的去卖布,钓鱼的去钓鱼,洗澡的 回到河里把自己洗乾净。」
这四个人刚刚走出村长家,村长就听到那几张凳子和他自己坐的椅子开始聊天,椅子说:「我觉得它们编的故事蛮好的……

(本文作者为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执行董事)

2011年10月6日星期四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小皇帝》读后感2

  
    当我们有事想询问父母,而他或她正在与朋友谈天时,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我会等父母谈完 ,或站在一旁等父母主动和我谈时,我才开口。

    不过,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们则会要求父母马上给予回复。不然,孙悟空大闹天空的事件将会发生。

    同为人,为何我们采取的行动确却不同?

    我认为,不打断父母的谈话是一种礼貌。我可以等父母谈完再问。然,对于儿童而言,他们依旧偏向“自我主义”的心态,不会如此设想。此外,他们也没耐心等待。

    我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尊重别人”和“耐心等待”。我之所以会尊重和等待,那是自小的教育。父母的教导,让我学会了尊重。但是,现今一些教育书籍,却教导父母“当孩子有事问时,父母需要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然后回复孩子。”如此的处理方式,表面上好像是一个疼爱孩子和懂得教育人之表现,但,此做法真的合适吗?

    换言之,我们该如何和何时教导孩子不能打断别人的谈话?

    阅读《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小皇帝》,一些平日认为合理和贤明的举动和想法遭到了质疑。这让我能去再探讨我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小皇帝》读后感

    “这孩子没大没小,不知道他父母是怎样教的。”这样的话语经常出现在耳际。投诉者经常把问题怪罪于父母过于疼爱和不会教孩子。然,我们是否曾直探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家长是如何的不会教呢?

     作者,一位拥有20年实务经验的儿童心理医师,通过他诊断的病例提醒和警告读者直面我们大家现今认同的“民主教育观”。例如,作者认为“与孩子探讨问题”和”让孩子决定某件事”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儿童时期孩子的思维未成熟及处于注重自我的阶段。父母从小就让孩子决定事情,将助长孩子的“自我主义”,最终培养成让人头疼的“小大人”。

    阅读此书,让我再探讨我原有的教育理念。身为长者,我该如何培养与引导孩子走向健全的人?
  
    建议关心教育的你,也看一看此书。

2011年10月2日星期日

《做自己与别人生命中的天使》读后感


读了《教育应该不一样》一书后,爱上了严长寿的著作,于是便到书店找了他的书。

在其著作中,《做自己与别人生命中的天使》吸引了我的目光。投身教育,想为孩童带来欢乐和幸福的我,确实想要改善自己的不足和成为孩子们的天使,于是我买了这本书。

第一部:
第一章:发现自我的潜能
第二章:从思考延伸你的触角
第三章:寻找优势,放大格局
第四章:与整个世界沟通
第五章:热忱!热忱!热忱!
第六章:自疗
第七章:寻找让自己安心的工具
第八章:体会工作的意义
第九章:学习过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第二部:做别人生命中的天使
第十章:伸出你的双手
第十一章:拥抱天空下的星子

阅读此书,除了聆听严老师述说如何发展自我潜能的看法而受惠外,他的亲身经历和故事分享也深深吸引着我。对于他而言,助人的最大受惠者非彼方,而是自己。他常被他们(请求金钱或精神援助的人们)无限的付出而感动。

严老师与我,一样的拥有两只手和两只脚。但,我们所做的事却相差甚大。原因无他。严老师善用他的时间。他尽所能地付出,而我却只有空想,却未付出行动。

所以,从这星期五开始,我将为前来的儿童讲绘本故事和办一些延伸活动。(希望这回不再是空谈:P)

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登山记-2011年9月18日



今天,我参加了巴杜巴辖登山队的登山活动。

下午五点,我们抵达目的地。毛毛雨落下,不过登山队却没有后退。70至90人在一块儿用了茶点和做热身操。

下午五点半,登山开始。除了黄泥路,我们也爬了潮湿和倾斜的林路。

下午六点半,登山活动结束。由于今天登山的路程不长,所以登山队可选择回家冲凉,或老样子,在露天用带来的水冲凉。

晚上八点,大伙儿围成一圈,然后由老鸟们(老会员)随性主持。首先,主持人在圆圈中间放了两箱冰和很多杯啤酒,然后大伙儿先做了暖身操。接着,主持人找出在登山前后违规或有点小毛病的组员拿着装满酒的杯坐在冰上,并说出他的毛病。过后,坐在冰山的队员得在大伙儿唱出附有特色的歌,喝完酒杯的酒后才能站起来。由于我是个过客,还不是会员,所以不用坐在冰上。不过,带我进入登山队的队员就惨了。她得坐在冰山,直到主持人介绍和访问完我们。在介绍和访问中,除了自我介绍外,我们还得说出指定范围内的三个组员的外号。

老鸟们的主持让大伙儿笑个不停,我笑得脸都发烫了。

在九点多左右,大伙儿共进晚餐,然后各自闲聊。队员只需付十零吉就可任意喝酒。不过,每位队员得有环保和节俭的概念。我们不可乱丢垃圾和浪费酒。

在11点半左右,由于细雨不停,大伙儿就各自打包回家了。

半天下来,我享受于大自然和大伙儿的温情里。队员从24至60多岁。有些队员已经参加此活动30多年了。虽然大部分队员的年龄大过40岁,不过他们的体力可不是盖的。体力不错的我仍然输给一些队员。

下个星期,我们会转移到另一个地点。酷爱登山的我期待着下周的登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