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星期六

“‘千课万人’”自媒体视野下的小学‘新常态习作’教学研讨观摩会”有感

千课万人自媒体视野下的小学新常态习作教学研讨观摩会,周一贯老师和薛根老师提到:
周一贯:作文是生活的存在和表现,一种真实生活的需要。
薛法根:写作贯穿于学科,让写作进入儿童生活,解决儿童对写作的看法,也达到有目的性观察生活的练习。

管建刚老师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写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根据以上三位的看法,儿童写作源于生活,来自童心。儿童感受生活,通过文笔发表看法和表达感受,通过文字与人交流,达到生活化写作的目的。依此方式的写作,儿童在写作过程中体悟到写作的意义(写作意识),享受写作的乐趣。

为达到源于生活的写作,选材和教学设计积极关键。以作前指导,先教后写的教学方式为前提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选择贴近儿童真实生活和符合儿童兴趣的题材,让学生有话有文可写。何为真实生活,何为符合儿童兴趣的题材?举例:学生在生活中和朋友闹了别扭,心情非常低落,此时让他以此事件写作,通过文笔抒发情感,这是真实生活的写作;学生没与朋友闹别扭,偏要求他假设和朋友闹别扭时会有什么感受和怎么做,这就是生活。

书写真实生活和感受时,学生心理是欢愉的,无拘束的,文字表达是流畅,写作一气呵成。这点可以从我学生作品中得以证实。依此写作方式写作的学生,清楚与了解写作的目的。写作不再是为老师服务,而是为表心声。为师者,仅需在学生写作不足之上,加于指点即可。

纵观千人万课的写作教学设计,部分教师忽略了写作源于生活的根基要求。他们写作教学目的是以训练学生写作能力与技能为出发点。以诸向阳老师《言为心声》教学设计为例。诸老师以《特殊的葬礼》为范文,要求学生以此内容书写演讲稿,随后提出了做事不能看表面,必须多角度的观察。习写演讲稿,对于高年级学生并没问题,但选择与儿童生活无关,要求学生说大道理的写作训练,出现了忽视儿童和选材错误的问题。题为《言为心声》中的在此,应该指向诸老师本人,而非学生。

除了选材问题,中国老师的习作教学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文中有,道德的道。写作和脱不了关系。如此的写作要求,拘束了学生的写作自由,封锁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意识,导致学生不能我手写我心,而要写大人中听的话。

卢梭在《埃米尔》一书提到: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个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事实上,在这种年龄,理性对他有什么用处?他阻碍着体力的发展,儿童是不需要这种阻碍的。

我非常赞同卢梭的看法。儿童自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大人们要求儿童拥有他们一样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是不当的。

如同周一贯老师所言,作文是生活的存在和表现。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言不由衷,言非心生的写作无法触及学生的心声,让写作与学生生活脱离了关系。如此写作看似育人,其实是压抑学生的情感,封闭学生的思考,埋藏学生的问题,造成一个个满口道德的人。

回顾四天的观摩会,郭史光宏老师的《好神奇的小石头》、李斌老师的《晒童年》、何捷老师的《熟悉的一件事》、李维勇老师的《小蚂蚁历险记》、蒋军晶老师的《流浪狗之歌》、雪野的《蜗牛们》习作课让我赞叹;王崧舟老师的作文教学三问、周一贯老师的在自媒体视野下的习作课改新常态、薛瑞萍老师的对连续、完整、真实的追求、薛法根老师的“‘读与写的深度学习、郭史光宏老师的我手写我心——让写作回归生活、汤素兰老师的用审美的眼睛和耳朵寻找的儿童文学——兼谈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报告让我深思、陈金铭老师的思辨能力让我佩服;未列于以上名单的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报告让我思考。

回归日常教学课堂,我该如何贯穿作文是生活的存在和表现于作文教学之中?仅是喊喊口号,并不能达成。如何有策略,一步步引领儿童踏上写作既生活存在与表现是我今后必须思考与执行的。

感谢郭史光宏的推荐、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给予的机会与千课万人上的每一位老师与教授的分享。这堂精神之旅让我获益良多,也反思自己的不足和发现自己必须努力的方向。感恩。



【中】管建刚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法】卢梭著:《埃米尔》,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91页。

2015年7月21日星期二

电影分享会来了

                                                    文/  张泰忠师



“《铁丝网上的小花》这本书给你们什么感觉?”
“恐怖。”
“难过。”
“刺激。”
“紧张。”
“善良。”
“为什么你会觉得刺激呢?”
“军人看不到小女孩,开了一枪‘碰’,很刺激。哈哈哈”
“这善良小女孩被误杀了,你还觉得开心?”

听见学生的回答,我非常担忧。故事中,一位名叫罗斯·布兰奇小女孩居住的市政出现了纳税军队,军队并不理会市民。如有人站在路上,坦克会把他碾过。有一天,小女孩发现军人车上有小孩,好奇的她跟着军队走过的路,在森林深处发现一群孩子被关在集中营里,没有食物吃。从此,她每日偷偷将自己的食物拿给孩子吃。一天,小女孩拿食物到集中营时,发现那儿已破烂不堪。突然,一声枪声。小女孩从此没再出现。而此时,刚好春天到了,大地复苏。


这么一个凄美,散发着人性美的故事,一两位同学竟然说这故事很“刺激”。这样的想法非常恐怖。为师的我,必须让他们感受到战争的恐怖及人性的美。当堂课,离开课室前,我和学生提出了一个新活动“电影分享会”。我们将一通观赏与分享《美丽人生》这一部电影。

《美丽人生》,一部荣获许多大奖的意大利电影。剧中,一对犹太家庭被关进纳税集中营。父亲不忍心让五岁的儿子害怕和难过,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撒谎,说他们正在一个游戏当中。在集中营里,父亲的叔叔被毒死,妻子被关在另一个集中营里。身旁的犹太人也不断的消失。生活非常痛苦,但这位父亲不能让孩子知道,每天还是“开心”的和孩子在一起。后来,这位父亲也死了。死前,他依然保持着笑脸,同手同脚地走过孩子的面前,不愿让孩子难过。

戏中这对父子与其他犹太人并没有犯任何的错误,却因为他们是犹太人而被关起和毒害。电影的分享,希望让孩子认识这一个历史事件和战争的可怕,让他们不会再一味地追求感官上枪战的刺激,而没感受到它对人类的危害。

电影看完了,和学生的分享过程,我知道孩子看懂了这部电影,感受到这场战争的可怕和犹太人的可怜。电影,就有此好处,极容易地让观众感受到他们要传达的想法。这比我苦口婆心地讲解战争的可怕来得容易与有效。

往后,我也将继续地办电影分享会,把好看及有意思的电影分享给孩子,让孩子从戏中去感受与体会戏中要传达的一切。

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

打?不打?

懒惰虫又来了。一位没交,两位交了没做,两位敷衍了事。讲了不听,念了经也无效,看来得强硬些了。

“这几位同学站出来”走进教室,站在课室前方,拿着一叠书,“快点,别浪费其他人的时间。”

“我肯定逃不了!”一位学生正在向朋友“炫耀”。

“你还敢说?”被他一句火上加油的话刺激,我双眼瞪大注视着他,“你的功课不是没交,交了没做或随意做。我都生气了,你还不怕,在那儿说话。”

几位没交功课的学生站在眼前。这几张熟悉的脸,让我又气又懊恼。气,气在他们不做功课,非不会做;懊恼,我至今想不到让他们按时完成功课的方法。长久下去,学业必然退步,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

说不进脑,只好来硬的。我将脸侧向左边教师桌寻找藤鞭踪影。

发现藤鞭,左脚提起,扭动下半身,摆向藤鞭方向,右脚随着左脚,往藤鞭迈去。此时,外表看似愤怒,内心却是复杂难熬。鞭在生上,痛在我心。鞭打,只是治标不治本,短暂的推动。学生不做功课原因为何,不是那一鞭就能解决的。果真如此,教育就太简单了。


 内心无比挣扎的我,已走回原位。“打?不打?”看着学生害怕眼神,想起学生不做功课的态度,我下不了决定。“打?不打?真打?假打?”我该怎么办?已到了这地步,不打,学生可能会骑上头。不打,是不行的了。一定得打。但,我不舍,不愿让学生受这皮肉之苦。

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有了!我再次走向教师桌。与刚才不同,此时的我,内心不再挣扎,不再难过。站在教师桌旁,高高举起藤鞭,用力往下一挥,“碰”。全班雅雀无声,一双双惶恐的眼睛注视着我,或低着头。

“如果,我这鞭打在你们手上,你觉得你们的手会怎样?”我注视着学生,无人敢回答。看来 ,藤鞭的效益已有了,我无需鞭打学生,让彼此都受伤。

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课堂学习气氛已被打扰,我也耗费太多时间在这事之上。是时候该结束了。但,此课的我们怎还有心情上课?既然上不了课,那就不上了,让学生动动笔和脑,写一写刚才发生的事件、看法与建议吧。

寂静的课室里,听到“刷刷刷”,铅笔与纸张摩擦的声音,也听到学生因不知怎样写的“呼吸声”。

教育啊,不简单,不简单……

时间,对不起。

“老师,《我手写我心》呢?”
“我最近很忙,给我一点时间。”
“老师,《我手写我心》出了吗?”
“再给我一些时间,我最近忙到连睡觉都没时间了。”
“老师……,没事了。”
“噢。”

不知不觉,第二学期开课了,《我手写我心》上半年只出了一期。期刊的停产,在学生写作热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学生写作气氛低迷,文中少了“生气”,周记越写越短。看着学生表现,自责随之而生。我的“忙”,让学生写作能力停滞不前了。假设,我上半年不间断地出版期刊,学生写作风气定然是另一番风景。


“为何六个月的上课日,只出版了一期?”我质问自己。校务繁忙?是的。私事繁杂?是的。懒虫繁多?是的。以上三点都是都有,然,最重要的根源在于“时间管理”。

头脑非电脑,不能够一开机就正常操作;人非机器,输入指令就立即行动;时间非游戏,过去了还可以重来。身心的疲累,外在的诱惑,如:上网、嘴馋等,常让我用上较长时间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任务完成时间拉长,一天仅有的24小时却没改变。教书、设计教学、开会、批改作业、休息和睡眠瓜分了24小时。《我手写我心》等事项被排挤出来。

一日复一日,期刊难产了。终日看似繁忙的我,却是瞎忙一场,什么事务也没做到。

时间啊时间,真对不起,糟蹋了你;期刊啊期刊,真不好意思,几乎遗弃了你。

张老师,是时候卷起袖子,不间断出版期刊了。“你”别再懒惰下去了哦。

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

回馈社会——特殊学校当义工


为了避开昏睡状态,我放学后到特殊儿童学校当义工。
上周五,我得知昔加末拥有一间柔佛州设备最齐全的特殊儿童学校。家长或校方会把有需要的孩子或学生送来此释放压力或接受治疗。因此,除了智障、过动儿、自闭儿等特殊学生外,正常的孩子也会送来此接受治疗。主办人告知,除了本县的学生外,外县、其它州属,甚至是新加坡人都会把学生送来此。至目前为止,最远的学生来自中国。

第一天当义工,我负责照顾拥有自闭且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这些孩子听得懂话语,却不会说话或不愿开口。所以,除了咦啊咦啊外,就只能听到哭声。在接受治疗时,他们无法将图形放进相同图形的模里。每当他们拿到一个图形,就直接放,不考虑是否适合。这举动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空间感出现问题吧。

相处下来,一位自闭儿的举动让我感到好奇。他特别粘我,一直要我抱着他。刚开始,他安静的待在我的怀里,后来,他突然变得急躁不安,开始哭泣,并要我走进内厅。比手画脚中,我才知道这孩子不允许播放儿歌的光碟。他命令和恳求我马上关掉电视。当我把电视关了,他立即停止哭泣和平静了下来。后来,当儿歌再次响起时,这孩子再次变得焦虑与急躁。虽然我已经远离了内厅,但他却哭着要我走回去关了儿歌。在无计可施之下,工作人员把儿歌换成了卡通片,而这儿童也渐渐地平复下来。这孩子为何不允许播放儿歌?是因为他害怕,还是……?若是害怕,为何他会害怕?这问题或许和他自闭有关,或许能治愈他的自闭症。

三句不离本行。身为教师,免不了会注意这些儿童所受的教育。我个人并不赞同这特殊学校的两个地方。第一,主办人播放内容不易儿童观看的gangdam style让他们学跳舞。其中一位儿童边遮着眼睛,边偷看,边说:“妈妈说摇屁股这些不能看,是不好的。”确实,这些画面不适合学生观看。主办人应以孩子的角度来选择短片。另一件事,就是他们要求孩子背诵《弟子规》及要求孩子按照命令接受治疗。从这两件事可看出,孩子的兴趣不在考虑之内。学生需要按照他们给予的指令行动。我个人认为,若他们能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的话,治疗的效果会倍增。孩子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痊愈。

以上这一切,是我两天——四个小时的观察。进一步的反思需待往后的相处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