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教育反思

立卑,一个远离成都的“世外桃源”。每天早上,凉爽的天气总把我绑在温暖的被窝,迟迟不肯起来。从窗外遥望远方,窗外的景物埋藏在白茫茫的雾气里。在如此清幽的环境,我一待五年。再多半年,我将挥手与之道别。

回顾5年的求学生涯,我们学习了众多有关教育的理论。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我,原以为自己已经能成为一位独当一面的专业华文语文老师,不过,三次的实习让我感到自己的庸俗。这里指的庸俗,是指自己虽然读了5年的师范课程,但,我的教学尽然与临教相差无几。

为何如上所言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把问题归咎于本身并不了解何谓华文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的大方向。欠缺对语文教育的理解,造成我每次都像盲人摸象般,只看到语文教育的一小部分。如:在教内心描写文时,我会教导学生以比喻修辞手法来进行写作训练,而没有想到比喻修辞手法不是唯一或最合适的内心描写手段。如此,作文教学变成了生搬硬套。教学效果欠佳,或说误导学生。

为此,身为一位华文语文老师,我就必须先了解何谓语文教育。洪堡特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说过:“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语言之中富含民族文化色彩。所以,在进行语文教育时,教师除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交际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之外,教师还必须应用语文那带有民族色彩的特点引领学生去深入的体会和感知,从而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纵观我们的当今社会,我们会发现“华文”已经成为了SPM考生的负担。很多的SPM考生为了考取全甲的成绩,而放弃了报考华文。如此,大部分学生的华文程度只到中学或小学程度而已。语文学习到此断承。

身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为何我们的SPM生放弃了学习和报考华文呢?追根究底,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主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现今的大马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附属在教育中的语文也变成了填鸭式的学习。学生每天面对的除了应试,还是应试。学生的学习由此变得乏味和被动,甚至压迫,因而无法爱上语文的学习。

身为一位受过五年半专业训练的华文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和协助其他教师改变现有的语文教育窘境,以便让学生和老师对语文教育改观,并爱上语文教育。当然,如上所言,我虽受了五年的专业教育,不过自己的能力依旧浅显与不足。在往后的半年和未来的教学生涯里,我必须不断地进取和反思,以便能真正的走向“专业”的路线,然后让我的学生能在语文的熏陶下成长。

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作文研习营反思

Photobucket

“套”一字一直困扰着我。以在作文研习营的第一次教学设计为例。在设计心理描写的作文教学时,我想到了之前玩过的幻想游戏(导入)、儿 童游戏、比喻修辞手法。所以,在我组将四者合为一体时,就设计出了我们的第一个教学构思。

研习营第二天晚上,我带着满满的自信心进行了说课。不过在从学员和林老师的回馈中,我发现了我们的教学构思出现了几个问题。

光宏:比喻修辞手法是不是最适合用来描绘心理?在我看过的小说中,好像不是这回事。
小黄:除了比喻,你有没有考虑过用语言、动作之类的描写手法?
小凤子:一个段落中全部用比喻修辞手法会不会很怪?
光宏:我们很难应用比喻修辞手法来判断学生内心感受程度的不同。


林莘老师见了我组的设计,为我们捏了一把冷 汗。
林莘老师赞同学员们给予的意见。她认为我们的教学设计太过“细”了。后来,林莘老师以2分钟时间设计的教学设计为例,让我们了解如何构思心理描绘的作文教 学。随后,林莘老师好像也暗示着我组或第三天上示范课的小组能够进行全篇章的教学。

当时候,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明天的示范课如何是好。在上完课后,我组的成员又聚集在一起。当时,大致是抛出了这两个问题:
1. 若我们还需要写心理描写,我们可以应用叠声词进行描写。
2. 若我们想不到,我们可以从新想个题目。

经过大家的商议,我们把内心描写,换成了景物描写。原因如下:
1. 真实:万佛殿的花园贴近学生的生活
2. 趣味: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写作
3. 篇章:可以把各组的作品合为一篇完整文章

随后,我们在确定写些什么时,提出了两个范围:
1. 观察顺序:学生根据观察的顺序如“移步观察”来书写文章。
2. 观察事物:学生根据一种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在缺乏工具书的情况下,我们上网浏览景物描写的要点有哪些:
当时候,我们找到的要点就是示范课中所列的五把金钥匙
1. 味
2. 色
3. 声
4. 静态
5. 动态

根据这五个要点,我们开始寻找范文和设计教学。不过,直到示范课之前,我组依然想不到要如何自然地带出这五把金钥匙。所以,在无计可施下,我也只能硬着头 皮站上战场了。

第二次的教学构思如下:

1. 铺垫热身
教师发问问题:
1. 你们是不是第一次来万佛殿?
2. 你们是否熟悉万佛殿?
3. 万佛殿有什么特色?
4. 万佛殿的公园里有什么特别的景物?
在激发学生开口说话的欲望后,老师让学生看一看我组在万佛殿拍摄的照片。学生边看图,边说出图片的所在地和名称。

2. 方法指引

教师展示自己书写的景物描写作文,随后提问学生对这则作文的看法:


你好!最近这几天,我去到关丹万佛殿的公园,那公园可美了!
公园里有一座小山丘,还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人工湖旁有座石桥和一个亭子,风景真优美!
下次你来到关丹,我带你去参观吧!


教师提问:
1. 你们觉得这篇作文写得好吗?为什么?
2. 身为关丹人,你们要怎样子去介绍万佛殿的公园呢?

接着,老师展示了范文,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其特点。(颜色、静态、动态)
教师总结景物描写所需要用到的5把金钥匙。

3. 情景观察:

教师依据组别的方式把学生分成4组,每组各负责描绘一个万佛殿公园里的景物。每组将会有负责的老师带领。


4. 片段描写
各组给予10分钟的时间将所观察到的景物写于麻将纸上。

5. 点评修改

4位负责带领学生的老师将会根据5把金钥匙来评析学生的作文。

6. 组段成篇

教师以提问法提问学生哪一组的景物描写的最好。教师最后以组合4组的作文才是一篇最好的景物描写的作文。

课后,学员和林莘老师给予的评语如下:

明义老师:我觉得5把金钥匙太多了。你可以把色、声、味放在动态和静态描写之内。(两个锁头和3把金钥匙)
林莘老师:5把金钥匙太多了。这就好像大炮,碰、碰、碰、碰、碰,一次开5炮。学生看到了,都被吓到和不喜欢写文章了。事不过三。两个就好了,最多写三 个。色、声、味这类由5观所感受到的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你可以稍微带过就好。
林莘老师:讲评课时,我和大家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做得不好。学生好不容易写出来了文章,而你却用了5把金钥匙来评他们的作品。这就好像用刀去肢解和评价 学生的作品。一组的作品评完了,老师还不足够,也对其他组的作文一一以5把金钥匙去分析。这太残忍了。

若是我,我会让学生念一念他们的作品。然后,当我看到学生有用到金钥匙时,我给它加分。当学生的句子写得优美时,我再给他加分。当他字写得端正少错别字 时,我再给他加分。


(记忆有限。有几位学员给予的评语一时间想不到,所以没有全部都列出来)


课后反思待补

作文教学理念

在作文演习营中,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何林老师的作文课能上得这么有趣,而我国的作文课却让人“闻之丧胆”。所以,我翻阅了中国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写作教学标准。

现在我把它放上网,让大家过目。
Photobucket
第五章 新课程理念下的写作教学
一、九年一贯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二、小学写作教学阶段目标:


(一) 写话教学的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二) 习作教学的目标

第二学段(3-4年级)
1. 留意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 原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6.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语。
8.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的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哪个常用的标点符号。
6.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词语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课程标准:1-2年级时写话,3-6年级是习作。强调小学生的作文是练笔。内容全面。)

课程标准构建了“乐意写(1-2年级)-自由写(3-4年级)-学会写(5-6年级)”的训练序列。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过程与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有机结合。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学生习作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语言,要变迎合老师、奉命而写为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造假,不说大人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写自己的新发现,表达自己的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要有自己的特点。其中贵在真、实,难在活、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是小学生作文追求的境界。

杨九俊、姚烺强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167-172页


看了中国小学课程理念下的写作教学,大家是否发现它与本地的写作要求有许多的不同之处?

在新课程理念下,写作的具体要求从“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改变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看到以上的改变,我们看到中国的小学写作是从“思想健康”转变到“我手写我心”这一方向迈进。作文的要求不再是让学生幻想,然后编织出让他人(大人)喜欢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

“思想健康”的作文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们向善,但是有些时候,他就与“我手写我心”的标准产生了矛盾。学生心中明明不是这么想,但是却因为“思想健康”的要求而被迫要违背他们的真心。

“思想健康”和“我说写我心”当中存在着矛盾。哪者较为重要,这点或许值得大家一块探讨。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请你施舍一点爱

二十六对眼睛在注视着我。他们已经如此注视我两三个月了。他们的眼神不断地打在我身上,口里有时候还会补上一句“palia/幼稚”的话语。

没错,他们就是传说中的“神眼”。因为他们的出现,我的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都被抢走了。更严重的,我不管是在睡前,上厕所,吃东西时,我都会想着他们。他们也太过分了吧!怎可以这样地欺负我和剥夺我的黄金时光?
为什么我的生活会被他们影响?又或是,我是因为他们而存在?
想了想,我觉得我是属于后者吧。我天生应该就是一个奴隶命,奴隶脸,注定被他们欺负。
开个玩笑。我啊,可是自愿的把我的人生放在他们,放在教育他们的路上。至于原因,那就是因为我相信“人性本善”吧。我相信人都是向上向善的。只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所以才会造就他们现在的这种性格。
学生本是善良的。所以,当我看到调皮或不合作的学生时,我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和了解他们。我想尽我的一搏之力,尽量帮助他们克服所面对的问题,然后把笑容重新挂回脸上。

人性本善。没有一个人是不想别人疼,不想得到大家的认同的。只是,当他们没有能力去得到人们的认同时,他们只好或被逼用调皮捣乱的方式来唤起别人的注意和关心。

所以,阅读过这一篇文章的朋友们,当你发现孩子故意惹你生气或做些捣蛋事的时候,请你将心中快爆发的火山先压一压,并选择给予他们一个长满爱心果子和可以依靠的大树。

请大家谨记:孩子,甚至大人,包括我都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认同的。你的一句关心的话,对你来说或许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渴望得到别人认同和关爱的孩子来说,却是珍贵无比,渴望而得不到的。

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

2010年2月1日至2010年4月18日的教学总反思

Photobucket


1. 在教学上,教师发现有几位学生爱捣乱。这几位学生总是会在没有外人到来时开始捣乱。而这种捣乱的想法,就好像一阵病毒,会到处传染。教师认为学生会这么做,主要的原因是爱玩而已。教师虽然已经亲口告诉这几位学生这样做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但是,当这种病毒在他们之间觉醒时,他们就会把教师所说给忘了。所以,针对这一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谨记这举动带来的后果,以便让这病毒不会觉醒。

至于方法,教师除了一星期给予学生三张犯错的机会卡以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时立即以杀一警百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做这事的后果。(教师须以冷静的方式处罚学生,而不是在班上发脾气骂学生。)在当天教学结束后,教师将会和该被处罚的学生商谈,以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犯错。希望通过这种软硬兼施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善学生爱捣乱的行为。


2. 教学的步骤和内容需要以连贯式与递进式的方式进行。这就好像由高处流向低处的流水一样。水位的高低好比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或教学步骤般。若教师把教学步骤或内容地传达顺序颠倒或搞乱了,流水就不会再顺畅或成功。水会停留在某处,无法抵达指定的地点。教学的步骤和教学内容传达方式的安排绝对不可含糊。教师须严紧看待这一环节,不然教学绝不会成功。


3. 教师需将新传授的知识与学生旧有经验联系起来方能达成教学的目标。至于怎么个联系法,就要看教师如何制定。对象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只有符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教学,才能让学生自信地开启学习之门。门一开,万事亨通,但是,若门没开,教师做多少事情,表演得多么的精彩。学生的学习效度也会有限。


4. 相似于童话故事的写作架构,教学也需要重复性。教师若认为学生能听一次就明白和记得你说的话,那么这教师将会面对很多的教学问题。例如,在初步理解课文的环节,教师可让学生在理解字词意思后,让学生重新回到课文,让学生多朗读该句子一次。那么,学生方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学的字词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5.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有一个考察环节。考察的环节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理解,低于“应用”的层次。不过,我让学生应用所学进行填充作为考察的环节则属于应用阶段。因此,教师发现很多后进生无法完成填充的练习。教师认为学生无法完成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做练习时,他们除了要理解该字词外,他们还需要理解句子中其他字词和该句式。所以,在填空环节,后进生无法完成填充练习。为了确保学生已经理解,并有效地过度到应用的阶段,教师需要在填充环节时,确保所用的句式、句子中的词语和内容是符合学生程度的。


6. 导师与讲师一再地告知,教师的用语太过庸俗或口语化。所以,他们提议教师宜应用更佳优美的字词或书面词语,以便让学生有机会从教师的谈吐中学习到新的词语,认识汉字的优美。针对这一点,我十分的认同。教师可适当地加入一些较优美的字词。那么,学生才会更有机会去接触新的字词。


7. 教师在于情感表达方面,有显著地进步。但是,教师认为教师的情感表达,如轻重音,音量大小方面掌握不佳。很多时候,教师的谈话太过大声,导致学生需要掩盖耳朵。语言让我们传达我们的情感。而这传达必须恰当才行。教师需要留意这一点,然后在教学中逐步增进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8. 语文教学是通过语文教导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导学生语文课时,需要紧扣语言文字和体裁,而不是瞎说一通。例如,在教应用文的篇章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使用应用文这体裁来传达信息。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将会以应用文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该句子中的重点字。这样,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才能达成。

9. 教师发现,每次的深究课文教学好像少了什么。虽然教师在教学时可能教得很成功,但是,若没有让学生们多动手做的话,教师认为学生对该教学的内容和理解有限。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将会安排在课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或做一些相关的活动,以便能加强和巩固学生的所学。

10. 教师发现教师导入时所用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在教学时,教师的时间掌控不佳,导致教师的教学像赶火车似的,教得非常的急。教师若想要增强自己的教学,教师就需要留意时间这一个关键的环节,好好分配教学时那有限的时间。


11. 板书是帮助我们将教学中的重点和要点展示出来。所以,在板书里,教师需要安排要点和重点出现的位子。谈及位子,我们知道黑板的大小有限。所以,字体不宜太大。总而而言,字体大小和如何粘贴成为了重要的关键。


12. 幻灯片、短片,这类高科技媒体可以将现实中无法及时显现在我们身旁的画面或事物引进荧幕里。这科技媒体让我们的教学达至另一个高峰。但是,教师也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它也有它的局限性。幻灯片属于平面传达信息的媒体。所以,教学的内容都浮现在屏幕里。这样,学生在教学时,将会把注意力一直盯着屏幕上。长时期专注于一方,会让学生感到疲累和厌倦。此外,由于它是由电脑的特效展现出来,所以它只带有惊奇,但缺乏“人”的气味。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屏幕上,而忽略了老师的存在。此时,老师变成了一个发音体而已。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并不理想。与之相反,假设是应用字卡这类手动的教学,学生关注的不再是一方或一个点上。他们的感官会被教师的言行举止所牵引。学生将会通过教学感到“人”的气味。教学也因为此而变得有温度。

除此之外,教师也发现另一件事,那就是当我们使用电脑教学时,由于能力和时间关系,大多数人设计的幻灯片是属于直线性的。这就表示,教师的教学必须依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假若学生提早说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但是,由于该重点在幻灯片的后半部,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回应学生的回答。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将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