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试让自己怀着同理心去看待每一个人,希望借此多了解对方,借而了解自己。 我追寻梦想,也希望帮助孩童建设梦想,让他们的生活多一份色彩。 我尝试着,我努力着...... 希望我的努力,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带来幸福,带来思维上的改变...... 同道们,大家一块加油......
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阅读的魅力
在阅读比赛结束后的晚上,福顺依然在阅读故事书。这时,他选了《小猪唏哩呼噜》系列的故事书。在营会的最后一天早上,他也要求早上六点起身,以便能够阅读争取机会多阅读。
在最后一天的早上,他真的六点起身,然后在营会开始前阅读了一本《小猪唏哩呼噜》和《青蛙和蟾蜍》的故事书。
通过营会的观察,我发现福顺虽然会在乎比赛的分数,但是,他更在乎的是故事的内容。这可以通过我对他这几天和在比赛后依旧早起阅读的观察来断定。
我觉得,福顺之所以会爱阅读的原因是因为他选择的故事书符合他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此外,我们采用陪读的方式让他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在确定他是否阅读完故事的时候,我除了让他说故事外,也引导他说一说对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的看法。通过这些引导,福顺投入于阅读,然后从阅读从感受到了阅读的兴趣。
桥梁书的魅力
赖可欣:
可欣,一位较为文静的五年级学生。一开始,当我们在完成组别任务时(阅读《淘气包埃米尔》的篇章然后组员一起分享和探讨故事内容),我看见她认真地坐在那儿阅读。可是,后来我发现她一直都在阅读相同的一页。在我要求她朗读篇章的段落时,我发现她面对阅读上的问题。在阅读时,她无法流利地阅读。此外,虽然她已经五年级了,但是,她无法辨别“敢”“急匆匆”之类的字词。因此,我采用陪读的方式帮她了解该篇章。在分享篇章的环节,也就是在陪读之后,我发现她能够说出故事情节。一位前来聆听故事的工委在听完故事后还称赞她很会说故事。可欣同学也因为该为工委的推荐而选读《动物会议》这一本较长篇幅的故事书。在不要打击她自信心的情况下,我与其他两位工委轮流陪读。我们采用的方式是一人读一段(可欣读一段,工委读一段)。在没人陪读的情况下,可欣也会自己静静地坐着看书。在小组任务,也就是各别推荐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时,我们发现她已经把《动物会议》的故事忘到七七八八。因此,我们只好以工委讲故事给她听的方式帮助她回忆所读,以便能让她通过问卷和讲故事那两关。
根据可欣阅读《淘气包埃米尔》和《动物会议》的观察,我认为她无法独自完成阅读的任务。但,最后,我很庆幸我的“认为”是错的。
在可欣完成问卷和讲故事环节后,她选择了阅读《青蛙和蟾蜍》。奇迹也在这时候发生了。可欣在工委的陪伴下读完第一本《青蛙和蟾蜍》,并能够复述大部分的故事内容。至于在阅读第二本《青蛙和蟾蜍》时,虽然没有工委的陪伴,但是她竟然能够准确无误地复述故事中的故事。她的改变与进步让我感到惊讶。
事后,我翻阅了《青蛙和蟾蜍》这一系列的书,希望从中找出原因。根据我的判断,可欣能够独自完成阅读的原因是因为《青蛙和蟾蜍》:
1. 字词简单
2. 故事简单、短小,而且有趣。
3. 只有一条故事线
4. 书中的插图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5. 故事中没有文化背景之类的外在因素干扰
独自完成阅读,而且通过问卷和讲故事的环节让可欣的自信心提升。比赛结束后,可欣依然坐在那儿安静的阅读。这时候,她除了阅读《青蛙和蟾蜍》外,也阅读了《小妖怪》系列的故事书。
第二次的奇迹在阅读营的最后一天发生了。在成果发表会的时候,可欣竟然用十分钟以内的时间读完《属鼠蓝和属鼠灰》其中一个章节的故事,然后复述故事给我听。翻阅《属鼠蓝和属鼠灰》的这一个章节,我发现虽然故事中会有一些她不懂得的生字,但由于生字并不多,而且故事中的插图插得很好,所以,可欣可以通过插图和联系上下文或跳读的方式完成阅读,然后复述故事给我们听。虽然她所复述的故事会有一些虚构的现象,但是,故事的整个轮廓还是有在的。
通过我这四天的观察,我发现了桥梁书对于培养后进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起着关键的作用。
回顾所阅读的桥梁和我对学生的观察,我觉得一本好的桥梁书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 故事必须简单、短小,而且有趣。
2. 字词必须简单易懂
3. 故事需贴近儿童生活
4. 一条故事线
5. 故事插图能够如同绘本,让儿童通过看插图就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6. 故事中没有外在因素,如文化之类的干扰。
2010年12月23日星期四
第二届关丹儿童阅读营“雨之国”小组分享谈话内容
在组别最后一次的小组分享环节,我和同学们的主要谈话内容如下:
泰忠:若明年还有办阅读营的话,你们会来参加吗?(以下“泰忠”将省略为“忠”)
6位组员:要!(我将会以“1员-6员”来代表组员的人数)
宏鉴:还好我还能再参加一年。(因为有位组员提问:初一了还能参加阅读营吗?)?(以下“宏鉴”将省略为“鉴”)
忠:若明年还有办阅读营,你们希望我们办怎样的阅读营?有哪些活动要保留,有哪些要去除?你们好好想想。我会把你们的意见转告给忍者王(营长)。
嘉伟:4天的营太短了,你们应该办7天6夜的阅读营。?(以下“嘉伟”将省略为“伟”)
忠:7天6夜?好的,我们来投票。若希望明年办7天6夜的阅读营的组员请举手。
5员:要!
可欣:7天6夜的营太长了。嗯……,可以办……6天5夜的阅读营吗?(以下“可欣”将省略为“欣”)
俊杰:明年应该要有多一点的书。(以下“俊杰”将省略为“杰”)
鉴:厚的书最好多一点,绘本最好少一点。
忠:(告诉组员绘本的价值。)
福顺:桥梁书应该要多一点。(以下“福顺”将省略为“顺”)
伟:我觉得要有一些英文书。
鉴:对对!最好要有英文和马来文的书。我的英文和马来文可好了!
伟:对!最好有1malaysia的书!
全体大笑
歆洁:不要一直待在冷气房里。那会让我皮肤很干燥。(以下“歆洁”将省略为“洁”)
伟:或者,我们可以有一些户外活动。
忠:我们那天不是有户外活动了吗? 是你们自己要拿书出去读的。
伟:我觉得有年级问题。我明年上初一了。那我不是没得参加了?
杰:可以啊!你象他们(工委)一样,来帮忙咯!
杰:我觉得游戏要少一点。特别是象早操和游戏(团康)。
忠:游戏少一点?那我们现在来投票。你们希望下一届的团康和早操时间少一点的人请举手。
5员:我。
顺:我觉得活动时间要多一点。我们每次没有玩到,他们就“bi”了。
鉴:我们觉得户外活动改为球类运动。我可喜欢球类运动了。
伟:我也是。
忠:福顺,若我们有办活动,我们还是会办户外活动的。你别担心。到时,我们可以加长户外活动的时间。
杰:我觉得的“drumdrum”(小游戏)太吵了!其他人一直在比,干扰我们读书。
伟:我觉得以后用电脑回答问题,不要用纸。
忠:哇,原来你的环保意识那么重。真好。
忠:我有个问题。在小组任务里,你们比较喜欢一起共读《气包埃米尔》章的任务,还是第二天大家各别介绍喜欢的书的任务?喜欢第一天共读“埃米尔”的任务的人举手。
3员:我。
忠:喜欢各别介绍一本书的人请举手。
3员:我。
杰:我觉得两个任务都要是最好的。
忠:好的。若你们希望两种任务都进行的同学请举手。
6员:两个都要!
洁:你们可以卖书吗?我们想要读书,但是却没有书可以读。
忠:你们可以到佛教会图书馆去借。
洁:我要回家(柔佛)了。那我要怎么借呢?
忠:我们是同乡人,所以你可以不用担心。
忠:那你们回家后,会继续阅读吗?
鉴:我本来就有阅读的习惯。
顺:我会。
伟:我会读漫画书。
洁:我会。
欣:不会。
通过这一次的分享,我知道组员们喜欢并希望明年能够继续参加阅读营。不过,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方面,有两位同学认为他们回家后不会继续阅读。
待续……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教育反思
立卑,一个远离成都的“世外桃源”。每天早上,凉爽的天气总把我绑在温暖的被窝,迟迟不肯起来。从窗外遥望远方,窗外的景物埋藏在白茫茫的雾气里。在如此清幽的环境,我一待五年。再多半年,我将挥手与之道别。
回顾5年的求学生涯,我们学习了众多有关教育的理论。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我,原以为自己已经能成为一位独当一面的专业华文语文老师,不过,三次的实习让我感到自己的庸俗。这里指的庸俗,是指自己虽然读了5年的师范课程,但,我的教学尽然与临教相差无几。
为何如上所言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把问题归咎于本身并不了解何谓华文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的大方向。欠缺对语文教育的理解,造成我每次都像盲人摸象般,只看到语文教育的一小部分。如:在教内心描写文时,我会教导学生以比喻修辞手法来进行写作训练,而没有想到比喻修辞手法不是唯一或最合适的内心描写手段。如此,作文教学变成了生搬硬套。教学效果欠佳,或说误导学生。
为此,身为一位华文语文老师,我就必须先了解何谓语文教育。洪堡特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说过:“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语言之中富含民族文化色彩。所以,在进行语文教育时,教师除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交际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之外,教师还必须应用语文那带有民族色彩的特点引领学生去深入的体会和感知,从而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纵观我们的当今社会,我们会发现“华文”已经成为了SPM考生的负担。很多的SPM考生为了考取全甲的成绩,而放弃了报考华文。如此,大部分学生的华文程度只到中学或小学程度而已。语文学习到此断承。
身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为何我们的SPM生放弃了学习和报考华文呢?追根究底,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主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现今的大马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附属在教育中的语文也变成了填鸭式的学习。学生每天面对的除了应试,还是应试。学生的学习由此变得乏味和被动,甚至压迫,因而无法爱上语文的学习。
身为一位受过五年半专业训练的华文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和协助其他教师改变现有的语文教育窘境,以便让学生和老师对语文教育改观,并爱上语文教育。当然,如上所言,我虽受了五年的专业教育,不过自己的能力依旧浅显与不足。在往后的半年和未来的教学生涯里,我必须不断地进取和反思,以便能真正的走向“专业”的路线,然后让我的学生能在语文的熏陶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