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8日星期日

《好绘本如何好》简介

Photobucket


昨天一口气看完了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一书。自己有点后悔,为何至今才阅读到这本书。书中所言,能让我们这些读者能更有方向地去欣赏与阅读绘本。


郝广才被《美国出版人周刊》称他为台湾与国际绘本界接轨的推手。他旗下的格林文化成为连续六年入选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作品最多的出版社之一。此外,他也是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开办三十多年来第一位亚洲评审。在2006年,郝广才总结自我出绘画与出版的经验,诞生出了《好绘本如何好》这一本结晶品。


郝广才认为:“社会如果图盲充斥,那要达到‘美’的境界,就还有很深的鸿沟要跨越。”绘本虽然逐渐成为大众接受的图书形式,但是人们对绘本的概念还是相当模糊,不懂得如何去阅读与欣赏绘本。郝广才认为:错误的观念,荒唐的解释,不但对投入绘本工作的人没帮助,更糟的是,误导许多为孩子选绘本的大人。


所以,郝广才在设计《好绘本如何好》时,为了要让读者知道作者的‘做法’和‘用心’,于是便以了解‘如何看’和‘如何做’为主要脉搏,引导读者深入绘本的技艺世界,发觉层层丰富的意义。


在《好绘本如何好》中,当作者在解释“如何做”时会引用一些比喻与故事,这让读者易于了解,乐于阅读。至于在课题与课题之间的衔接方面,作者并非东抽吸取,这里说一点,那里说一点。作者会先介绍一个作者,让后以作者创作特色或代表作来讲解几个课题。然后,以此类推。在讲解课题时,作者一再的强调绘本中的内容必须要合理和合理的出现。这里所谓的合理内容并非排斥荒谬,而是所有的荒谬必须建立在合理之上。


从内容来看,书中的目录主要分成四个单元,分别是:绘本概念·体的架构、绘本元素·点的舞蹈、形式技巧·线的旋律及内容手法·面的张力。备注中也附上了“关键词和国际绘本大奖简介”如上所言,郝广才在编制《好绘本如何好》时,为了让读者更加的易于及乐于阅读,他将相关的课题安排在一起。所以,各单元中的课题并非链接在一起的。作者在目录时以单元来分配,是为了让读者更加地了解各课题的类别。

在图解方面,作者会标明图片中重要之处,让后把该图放大。这样,读者就能明白作者所说的是什么。而不是单纯地听作者所言。


《好绘本如何好》这一本书,最特别之处,在于他也从作者和出版社的角度来阐述绘本中的“用心”。他让读者们知道绘本作者制作绘本的过程。此外,他也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看的观点,那就是“跳出成人方式”和“跳出儿童的形式”。


所谓的“成人方式”就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得到合理的解释。其实不然,在很多优秀的作品中的某些部分或细节是很难用理性的思维来解析的。比如,桑达克做得最开心的绘本《厨房之夜狂想曲》为例,故事中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梦境,纯属好玩,没有特别的道理。这类的作品根本无法也无需做出任何地解释。它所代表的,就是一个梦境,一个我们大家共有的幻想空间。


至于“跳脱儿童的形式”就是指跳出以教育儿童为善唯美的框框。在大多数的绘本中,绘本的内容和画面都是美丽和优美的。那么,恶心、丑陋、荒唐的画面能不能出现在绘本之中呢?郝广才举了荣获凯迪克银派大奖的《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为例。这本书收集很多童话寓言,像“丑小鸭”、“青蛙王子”等,但都翻转改写,将原本的故事变成无厘头的爆笑内容。书中还带有恶心、残忍和荒唐的图片。设问,为何这类成人所谓“低俗”的作品会得到国际凯迪克大奖的肯定呢?郝广才在书中是如此评价此书的:


“创作者要让我们看到跳脱形式的威力,不是可以跳跃成人的形式,也不应被儿童的形式所限定。蓝史密斯不是要献给每个人心中那个没死的小孩,而是要放出每个人心中那个不搞怪不舒服的怪胎。”


我觉得上面一段话是说作者意图通过有趣的方式(内容与图片)将读者内心中爱搞怪的怪胎释放出来。成人将捣怪视为贬义,将它与“坏”画上同等好。其实不然。若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搞怪本身并没有问题,它只代表爱作怪。作怪并没有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儿童的点子多,想象力十足。至于好坏,就要看儿童的搞怪的出发点。


Photobucket

《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中的其中一图


在阅读《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时,聪明的读者并不是去阅读途中的恶心、荒唐、残忍的单一画面,他们看的是图与图、图与字串联起来的故事。图画中的画面是为了故事而服务。所以,若成人在选择这类绘本时,因为主观的意见和个人的喜好随意来评定这绘本的好坏的话,那就证明他不是位聪明及懂得欣赏绘本的读者。


《好绘本如何好》通过“如何看”和“如何做”这两个角度帮助读者给好绘本下定义。这样的观点确实能帮助读者从客观的角度去来分析与了解绘本的好坏。也因为如此,我才会如此的喜欢这一本书。不过,看与理解确实是两回事。作者是以出版社和绘本作者的角度来分析绘本的好坏。对于读者,要理解与参悟书中的内容并不简单。读者还需要时间与经验的积累才能像郝广才作者般来欣赏与阅读绘本。

2009年10月25日星期日

又来了一宗冤案

Photobucket
死者:玉婷(http://www.youtube.com/watch?v=mq2BtUXSIcE&feature=player_embedded#at=183)

不久前,得到朋友坠楼身亡一事。随后,我在星洲日报,看到了相关的报导。但,该报导中的数据与资料却和友人告知我的消息不符。为何相关人士要提出假数据和资料?为什么?

以下是朋友寄给我的电邮:

11:00pm+ Yoke Tien (Brittany) mum called, well conversation!

2:30am to 2:45am – Fall from 18th floor


Within 2:45am to 7:00am – Brittany’s mum notice by other except ‘him’!


1) Why Joshua dint call her best friend kai shin to tell her about Yoke Tien’s die ?

2) Why must be lie to reporters?

-house rental is Rm1500 and paid by her Yoke Tien”s mum (who tell reporters the condo is from that Joshua?

- 1 million bought by him?

- Joshua work for only 3 years+ but why reported 12 yrs? So ridiculous

-Drunk? She knowing her positive, positive character, she will not do such silly thing, she is smart girl

-the jump location is wall with metal bar on top, 4feet need to step on something to able jump for a girl, and its take times to do those action

-furthermore, 2 sets of the wall to reach the jump point, so is ample time for him Joshua to catch her back if she was want to do such action.

-Her shoes? Camera memory card? Where is going?

- Yvonne who stayed with Brittany for 1month, she realize he is rough and violence

- why bruise (greenish) on Brittany neck? When did it?

- why as a police he dint report himself? Is the security guard of the condo called to report. Why he never inform Yoke Tien’s mum once happening, she mum know this matter around 7am . She was die on 230am

-Yoke Tien knew Joshua around 3-4 months only, why news said they stay together around 1 year already?

-she is cheerful, easy-going, intelligent, smart, friendly, and confirm she will not die for him

-why Joshua say he want to jump only when police arrive? What happen about the 3 to 4 hours? This is a misery, who will know the truth?

-some more he tell reporter she is PR at a nightclub? Those all is lie, he is a liar

-investigate what happen in the lift? CCTV sure can review back the situation…

疑点重重,报导与现实不符。事情的背后一定内有乾坤,但,事情的真相是否会有揭开的一天?

只要我们稍有留意,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身旁有许多冤案常常会不了了之,犯罪的人常常能逍遥法外。为何会如此呢?按理来说,君主犯罪与庶民同罪。只要是犯了法,就得接受应有的惩罚。不过,现实中有很多例子告诉我们,理论和现实是不符的。

为何很多冤案会不了了之呢?

理由很简单,
1. 死的人和我们非亲非故,所以感受不深。这就好像当我们在阅读报纸时,我们不会为灾难中死去的几十几百人而感到难过,流泪。
2. 贪污过于猖狂。有些人能用权/钱为自己摆脱罪名。
3. 人类是善忘的或说是三分钟热度。刚开始或许会很留意某件罪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渐渐的淡忘此事。
4. 资讯受控。读者被报章上的报导所骗。

在此,我恳请大家往后做个聪明的读者和注意四周发生的事情。别以为事情没牵扯到你就与你无关。当有一天,他发生在你身上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儿童与自然的关系

Photobucket


在《失去山林的孩子》一书中,自然一词被定义为充满着原始力量、意味著教诲与挑战。所以,此文中指的自然是是山林,而非已被修剪整齐的草场。

按人类生长来看,儿时体格和能力的发展决定了他的一生。为了锻炼儿童的体力与能力,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玩耍。理查•洛夫,《失去山林的孩子》的作者认为自然游戏与自然体会比草场或专为儿童设计的活动更有效的让儿童成长。理由何在呢?

摩尔,一个游戏与学习环境的设计专家曾写道,自然环境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自然环境刺激所有的感官,将休闲玩耍和正当的学习结合起来。摩尔认为,在自然中使用多种感官的经验,有助于建立“是自立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认知体系”,并且透过提供孩子们自由的空间和素材来激发想象力,那些空间和素材用以完成他称为孩子的“建筑物和手工制品”。“自然环境和素材激发出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并且作为发明能力和创造力的媒介发挥著作用,这是几乎任何一群在自然环境中玩耍的孩子们身上都可以观察道德事实。”摩尔说道。

山林激发了儿童的想象能力,开启了儿童缪斯心灵。在山林中,儿童能发挥想象力,运用四周所得,进行游戏。或许,他们会把自己想象成泰山,一边学着泰山叫,一边爬上树。


谈到爬树,对于年长一辈的人来说,并非什么新鲜事。但是对于现今儿童而言,爬树却成为了一种危险行为或游戏?

以往,爬树对于儿童而言就好像走路那么简单。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爬树的技巧与能力。儿童的体格与能力在快速的增长。在儿童接触山林的过程中,凹凸不平的路、山路等会锻炼四肢的力量。为了不让自己跌倒和受伤,儿童在山林中走动和攀爬时,他们会高度集中精神和作出明确的判断。虽然儿童有时会受伤,但是他们却能通过这些经验而成长。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体验,儿童的注意力、判断能力、体力等等都会提升,从而适应所处的环境。如此,意外发生机率会逐渐减少,危险性也会因为儿童具有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而减低。

不过,看看现今社会,虽然大多数的父母都有与自然相处的经验,但是他们却患上了恐惧并发症。他们因为太疼爱孩子,而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在他们眼中,户外生活是不安全的。坏人比比皆是。孩子因而禁止到户外游玩。孩子活动空间变得狭小,生活变得无趣。他们只能与电子游戏与网络世界为伴,整天待在家里。在此环境长大的孩子,四肢与各种能力没有受到锻炼,成长因而受阻。长久下去,此问题将会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对后世子孙和人类带来更大的问题与灾害。

理论上,人类的能力应该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步提升,迈向更完善的人。然,实况却让我们感到担忧。为了否定“一代不如一代”之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动起来。自然,就是最佳的场所。在自然里,孩子除了能锻炼注意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之外,他们也能通过游玩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远离自然,孩子所剩的还有什么?就如
《失去山林的孩子》一书所强调的,若我们想要培养出更加完善的下一代,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从回自然,让他们在自然中锻炼自我的能力与体格。

2009年10月19日星期一

宣扬环保概念的弊端

Photobucket


大自然不间断的被人们所破坏,为了挽救大自然,环保概念被人们所提倡。通常在提及环保概念时,我们会运用举例法让孩子知道环保的重要。


“你们知道吗?我们每用一张纸,就表示要砍一棵树!”XX说“因为树越来越少。所以土崩才会发生。”

“你们知道吗?当化学药物流入河或海中时,它会污染海水,让水中的植物与动物死亡。

“你们知道吗?为什么海龟会越来越少?因为它们误把塑料袋当成水母给吃了,结果无法呼吸而死亡。”


以上的这方法乍看之下,好像能激发孩子去保护大自然,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理论上,这些孩子会知道透过回收他们的《读者周刊》和牛奶罐,就能为拯救地球出一份力他们长大后会是负责任的地球管家,‘会投票给主张环保的政府公职候选人,会买节能车。’实际上呢?也许并非如此。索贝尔说,事实也许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在课室上大肆渲染对自然的破坏,也许会造成一种微妙的疏远。在我们一心要他们了解并承担这个世界的问题时,我们也切断了孩子和自身根源的联系。’孩子没有和自然直接打过交道,他们开始把自然与恐惧、灾难联想在一起,而不是欢乐和奇迹。

摘自:pg150&pg151《失去山林的孩子》


我赞同索贝尔的看法。渲染大自然所遭受的破坏及破坏带来的后果(恐吓方式)只会让孩子远离大自然。如此,大自然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包袱。试问,不会接近和欣赏大自然的下一代,要如何长久的去保护它呢?


所以,为了长久的保护大自然,我们要做的并非让孩子通过知道大自然遭受到多大的破坏性而来保护大自然,则是要让他们借由感受到大自然之美而来保护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之美所谈及的就是去亲身体会大自然之美,而并非纸上谈兵,通过口头或录像的方式来介绍大自然。以本身为例,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树木、河水为我的童年回忆增添了许多的色彩。我知道,儿时的回忆,让我懂得珍惜大自然。爬山、看海、看雨景、看风景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往后,为了能更多时间与机会接触大自然,我打算到沙巴去教书。


为了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地球,最有效的方法,并非传达环保的重要,而是带领孩子去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当孩子爱上了大自然,保护与维护大自然自然不在话下。

2009年10月18日星期日

法国绿色建筑设计师Edouard Francois作品

在国外,许多国家开始注重自然与生活的联系。为了长久的发展,绿色都市主义被人们所提出。浏览网络,我找到了一下几张由法国绿色建筑设计师Edouard Francois设计的作品

Edouard Francois 1957 年出生在巴黎, 法国。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倡导者。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http://www.wddad.org/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