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獾的礼物读后感

死亡,是担忧、害怕、恐惧、哀伤、伤痛 、绝望的总和,带有强烈与浓重的黑色气息。给予的画面,总是伴着泪水与痛哭。闻死色变。人们绝口不谈,逼而远之,直到避无可避。避无可避,死亡终须面对。但,我们要怎样去面对它呢?

在《獾的礼物》中,獾认为死仅仅意味他离开身体,由地下的隧道走向另一世界。死并不可怕,也无需在乎。死亡并不能带走他们之间的友情与回忆。

故事一开始,獾握拐杖、脸带眼镜、坐在树桩,侧对读者遥望远方的一幕已牵引着读者的思绪,进入獾的生活世界。拐杖、树桩,让读者感受到獾的年老;眼镜、遥望,让读者感到獾的智慧。这一幕甚为经典。绘本的独特之处,就在此。一幅画与一句话语,就成功的凸显了獾的形象,为故事埋下了伏笔。

在表现中心思想方面,作者借用了獾所授之技能和獾与朋友之间的回忆表现出永恒的概念。鼹鼠的剪纸技巧、青蛙的溜冰能力、狐狸的打领带方法和兔子的厨艺都因为獾的教导而成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如此的表现手法,除了与獾的形象相符合,表现出獾的智慧外,它也让读者感受到獾已成为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永远也不会离开。

至于在故事的铺成方面,作者成功的在故事中,设立的一个转折点。为了要表现出恒的观念,作者以獾的离去和动物的哀痛为前半部,而以春天的到来为后半部,表示生活的持续。一望无极的雪地、蓝蓝的天、飘落的雪花和遗留在地上的脚印加上文字的熏染,让读者感受到了友人长时间的哀伤。文图的配合,牵引者读者的情感。时间,仿佛停留在那一刻。伤感随之而来,涌上心头……

在下一幅图,鼹鼠掘地而出,狐狸地上行走,暗示着冬末春初,另一生活的开始。

随之一幅图,雪地上的花朵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复苏。这一幕,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脚步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此时,文字上的配合,牵引读者去感受友人们的心情和联系季节的变化与心情的转变是同步的。随后,故事也因此转折,过渡到友人们走出伤痛,回想与獾的友谊。

随着春天的到来,希望的种子开始萌芽。友人们从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到獾的存在。獾所授予之技能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消失,反之,所授技能成为了各自的强项,各自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他们知道獾并没有离去,而是停留在他们的心里,化为身体的一部分。闲谈獾的事迹因而成为了大家之间的一个喜好,通过闲聊去回想獾这位朋友。

最后两幅图,鼹鼠来到了最后一次见到獾的山坡上。此时,雪已经融化。鼹鼠遥望着天空。天空的浮云飘动着,让读者感到“动”与“生”的感觉。淡淡的水彩画加上文字配合,让读者感受到鼹鼠当时后的感谢之情。

“谢谢你,獾”他轻轻的说,他相信獾能听到。

是的……獾一定会听到。

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

阅读绘本步骤123

绘本本身老少咸宜,没有分任年龄限制。不同的人阅读会有不同的看法。一本好的绘本,除了要图(优美的)多字少、图文相貌,明确表意之外,其所表之意也必须属于正面的、含义深刻的及与大众读者的生活贴切。趣味、生动、幽默也是一本好绘本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在此,我以《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为例,尝试分析如何阅读此绘本。

在初步阅读或给予低幼儿童阅读时,读者并不需要去理会故事内的引申意。读者只需要陶醉于故事中就行了。每次我开始阅读绘本时,我会把重点放在图画上。一开始,我先看画图,后看文字,再看画图,然后才看另一页。

阅读《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时,反转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画工深深吸引着我。思绪和视线被故事情节牵着走。当我阅读完,合上绘本后,思绪一时间还沉醉于故事情节中。我问了自己:“哎呀,阿力说得也有理,他有可能是被冤枉的,不过汉堡包里的兔耳朵和老鼠尾巴是怎么回事呢?”为了再次回味和确认,我当时立即翻阅第二遍,试图让自己的思绪更为清晰。我觉得,对于孩童或初步阅读绘本而言,如此就已经足够了。我们不需要多加的解释。读者看到什么就什么。假若读者看完绘本后,并没有发现汉堡包的兔耳朵之类的,家长不需着急。相信我,若是一本好绘本,读者自然会再去翻阅。父母的一味强迫,只会让孩子对故事失去兴趣。

在深究的环节或已掌握逻辑分析的读者时,读者以初步理解为基础,然后进一步探讨故事内容中的引申意或故事中的要点。


阅读《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时,图画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或线索,会让读者渐渐的侦破阿力的谎言。汉堡包中的兔耳、老鼠尾巴和鼻子,蛋糕里的兔耳朵,小红帽中狼外婆的照片和报章中有关小红帽的消息都说有力的揭穿阿力的谎言。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纸包不住火,谎言始终会被拆穿吧。在这阶段,当读者发现了不对劲后,他们会进一步的去侦查故事中所遗留下来的线索。此时,读者将会把所有的线索与故事结合起来,然后去思考故事的可靠性或中心思想。这一切,都是一气呵成,牵一发而动全身。当读者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掌握了逻辑思维后,故事中的疑点或特点会引起读者的好奇,引导他们去探索自我的疑惑。当读者成功探索或探索到一些蛛丝马迹后,心中的喜悦,将会再次触动读者好奇的心灵,再次阅读绘本。

三,在写作和艺术探讨阶段,读者将会去探究该绘本的特色。在这一阶段的读者,必须以先前两点位基础,并对绘本的特色和创作有一定的理解。

在《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里,作者乔恩·谢斯卡和绘图者莱恩·史密斯合作无间,默契十足,达到了创作的最佳状态。以谢斯卡而言,他一反传统,企图挑战全世界的思维,最后,他也成功了。“三只小猪”和“大野狼”的形象被他攻破了。狼不再是凶恶的;猪不再是乖巧的。至于史密斯,为了要符合谢斯卡狡黠幽默的笔调和故事的整体性,他除了绘制出一只带有带有瘦长的脸、小小的嘴、小小的牙、衣着整齐的外表的阿力外,他也用了古典童话的色调为阿里的形象点上完美的一笔。这与文字故事中的阿力是完全一致的。还有,阿力不太卡通的形象,也让阿力的形象更为真实。这就与我上帖所引用松居直之言,图画中的主人翁不能画得太卡通相一致。

为了要创造真实感,贴近读者的生活,史密斯也采用了剪贴方式,直接的从报章或印刷品上剪下图片,贴在图画中。如此的手法,融合了阿力不太卡通的形象,确实拉近了阿力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谢斯卡狡黠幽默的笔调。

阅读心得(一)

在3月28日,光宏与我将会到jerantut去办一场交流会。这回,承蒙光宏的厚爱,或是他想找个伴壮胆,把1个小时30分钟分享中的20分钟留给了我,要我做心得分享,分享两本我最喜爱的书。最后,我选择了《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和《獾的礼物》来做分享。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以下就让我来一一的述说我的发现吧!

一,以往,我只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猪和狼的形象已经牢牢地刻印在脑海中。直到我看了我这本绘本,想法全改观了。作者乔恩·谢斯卡一反传统,跑进古典故事里,来个大翻天,把狼和猪的的角色180度倒转过来。

在《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中》,谢斯卡给予了狼阿力这个名字,试图拉近他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绘图者莱恩·史密斯也不可多让,绘制了一个带有瘦长的脸,挂着细细 的镜框,穿着白衬衫配条纹毛衣和打领结书生形象的阿力。阿力的狼牙大口没有了,反之,史密斯却给猪绘上了凶神恶煞的形象。除了在形象上的作假,在故事中,作者也为狼吃小猪找了如下三个合理的解释。
第一,他吃猪是天性的使然,就好象我们吃汉堡包一样。
第二,重感冒打喷嚏,也不是他要的。要怪只能怪小猪们愚蠢和懒惰,拿稻草和木板来建屋子。
第三,他是为了替奶奶做蛋糕。尽孝道难道也有错?

二,乍看之下,我差点会被乔恩·谢斯卡和史密斯所塑造的阿力形象给骗了,认为狼是被冤枉的。不过,通过反复的观察史密斯留下的蛛丝马迹,我渐渐发现故事中的阿力有意在扭曲事实,试图为自己脱罪。如下:
一,在汉堡包里藏着兔耳朵和老鼠的尾巴
二,蛋糕里也有一对兔耳朵
三,墙壁上有狼外婆的照片。这让我想起小红帽里的坏蛋大野狼

三,史密斯除了有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之外,还是一位极细心和创意的画家。正本图画书被绘上了浓重的色彩——传统古典 童话的色调,此外,阿力的形象并没有被塑造成太卡通画。这就符合日本绘本松居直所言,绘本不能画得太卡通画。

松居直《图画书论》引美国画家本·沙恩话语:
图画书的画必须可爱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倒不如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希望孩子个个天真可爱,也只是大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孩子并不认为自己应该如此。如果孩子自以为自己天真可爱,反而会惹人讨厌。其实,孩子心里只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可以像大人一样,做爱做的事,身体高大强壮,善良且值得信赖。孩子的这种愿望是健康的。因此,我们应该慎选内容及表现手法适当的图画书,来满足孩子的这种健康的愿望。站在这个角度来讲,或许画风天真可爱的图画书,才是不健康的图画书。”

此外,封面与封底竟是相对的。封面是大野狼日报的头版而封底是小猪日报的相关文章。故事中,小猪日报一则新闻也放入了有关小红帽的新闻。这与挂在阿力家墙壁上奶奶的照片是有联系的。为了呈现诡谲的真实感,史密斯直接在绘图上粘贴报纸文字和从印刷品上剪下的图片,如:汉堡面包、黑板的木质外框、画框、木板和麦克风。在绘图中,最让我感到讶异的是阿力在倒糖的那一图。图中,阿力在倒糖时,突然发现没有糖了。为了要确认,阿力左眼闭上,把右眼睁得大大的,睁得眼睛都跳了出来。阿力睁眼这一幕是多么的有趣和生动。他让我感觉到阿力在那一瞬间“惊觉”并说到:“哎呀,真的没有糖了!”(相关的资料在网上有很多,大家不妨自己上网浏览)

Photobucket

2009年3月17日星期二

如血的红斑

海鸥是长翅海鸟,大都白色,嘴黄,脚有蹼,善游泳,叫声极似海浪声。它的明显特征是嘴尖有一小块红斑,颜色鲜艳如血。

海鸥哺喂方式奇特。小鸥必须啄几下母鸥嘴上的红斑,母鸥才给小鸥哺喂。若小鸥不啄红斑,母鸥便不予哺喂,小鸥也拒绝进食。

海鸥嘴上的红斑,似是母与子的情感维系… …
作者的笔记

美容师坐在新式、考究的高级化妆台前,从满架子花哨、精巧的化妆品里,抽出一只口红。她对着镜子,用极其灵巧熟练的动作,轻轻地往嘴唇上搽。扁薄的嘴唇, 立刻鲜艳起来。她是一位声名显赫的美容界巨匠。她以高超的技巧、敏锐的感觉、效果自然流畅和高雅的艺术格调,驰名于美容界。她总是不断创造新的美容技法而 使全世界震惊。

现在,她的新目标是:创造最新式口红!

几个月来,美容师已经使用了各种口红,她比较、揣摩。然而,仍是毫无头绪。

她对着镜子久久凝视着嘴唇、妖治、严厉,甚至有些狰狞的红色。

突然,她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她的眼睛为之一亮,啊!灵感诞生了。她跳了起来。

“对了,对了!现在的口红,不是生命的本来颜色,它是死的,当然会成为一种污迹!真正的口红应该是活的颜色,有灵魂的颜色!”

美容师兴奋得近乎狂乱。

“我要去寻找,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这种有生命、有灵魂的颜色。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能找到它!”

海鸥的长翅经过大海的波浪。

她飞上了海岸的峭壁,回到她的窝里。

太阳在头上。她带钩的嘴尖,那一小块红斑,如火,如血。在阳光里,她仿佛在燃烧,仿佛在膨胀。

窝里,一对小眼又黑又亮,饥渴、贪婪地注视着她的红斑。你好吗,我的小家伙?

海鸥走到窝里。孵出没几天的小家伙正急切地等着她。他滑稽地翘起翅膀,踉踉跄跄地扑向妈妈。动作真笨拙。

小家伙仰起细长的脖子,黑黑的小嘴摇摇晃晃,对准妈妈嘴上的红斑,狠狠地啄着。

海鸥一阵战栗。仿佛一道电流击中了她,她情不自禁地张开了嘴。

小家伙的嘴伸进了妈妈的嘴里。海鸥的嗉囊里一阵翻腾,消化成半流汁的食物喷涌而出,灌入了小家伙的嘴里。海鸥的五脏六腑都要翻出来了。

小家伙细脖子一伸一伸,鼓鼓的食物顺着脖子往下滑。

海鸥注视着小家伙,金黄色的眼珠透出无限的温柔和安详。真会吃啊,像个饿鬼。

小家伙饱了,静静地睡去。

海浪猛烈、疯狂地拍打着峭壁,永无休止地喧哗着。

海鸥听着波浪的欢叫。波浪总是使她激动。

我饿了。

她响亮地叫了一声,向海面俯冲而下去。

海鸥的叫声和波浪融合在一起,难以分辨。


美容师跛山涉水。

她满脸风霜,满身尘土。

她走过湖泊和河流,走过丘陵和高山,走过草原和森林。但是她没有找到她所要找的。

好几次,她都快经受不住旅途的幸苦了。她想回家。回家,回家!让一切口红见鬼去吧!… …可是,她还是鬼使神差地走下来了。

到下一站,一定会找到的。美容师总是觉得,她正一步步向那种神秘的颜色靠近。

她来到了大海边。

望着蓝蓝的天空,听着大海的波涛,闻着海水的腥味和太阳的甜味,美容师真想闭上眼睛,永远地睡去。

“我太累了… …”

美容师的眼睛开始朦胧。

… …蓝天里,一朵洁白的云,托着两片美丽的红唇,舒缓地飞翔,飞翔… …
美容师浑身一颤,清醒过来。

“我做梦了吗!我明明看见那颜色了… …”

她在天空中搜寻。

猛然间,她的眼睛发出了异样的光彩:一个红色的斑点掠过蓝天。红色斑点的后面,追随着一对洁白的翅膀。

红色的斑点远去了。

美容师浑身颤抖着凝视它。她的眼睛充血了。

红色的斑点领着那对翅膀,再次从她头上掠过。

“就是它!就是它!我找到了!”

美容师爆发出一声撕裂般的喊叫,失去了知觉。

当她醒过来时,她发现身旁躺着一只失去知觉的海鸥。

她轻轻地捧起它。

蓝天和太阳,大海和沙滩,刹那间都不存在了。她的眼睛里,只有海鸥嘴尖上的那块红斑。

美容师忽然觉得,除了这如血的红斑,世界上一切都是丑陋的。

她摸出锋利的刀片,努力的控制着,不让自己的手颤抖。她用刀片刮海鸥的红斑。红色的粉末洒进了冰凉的玻璃试管。

海鸥的红斑被刮净了。试管底上铺上了薄薄的一层红,而海鸥的嘴上,却留下了一个苍白、惨淡的斑痕。

看着它,美容师联想起死鱼的眼睛。她一阵心悸、一阵恶心。冷汗流了下来。

她把海鸥轻轻放回沙滩。

“… …对不起… …”

美容师走了。

沙滩上,她牵走了一串脚印,仿佛牵走了一条似断似联的锁链似的。

海鸥的长翅一次次掠过波浪,劈出白色的水花。她急匆匆地往峭壁飞去。小家伙饿了。

她看见,沙滩上躺着一个奇怪的形体。

是一条死鱼吗?

她飞过了,但是又折了回来。她要看看清楚。她飞得低了一点。

它好像很可怕,又好像很可怜。

突然,她发出一种尖利的、撕裂般的声音。这种声音,仿佛带有一种魔力,要把她吸干、抽空。

她一阵恐惧,她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条空瘪的口袋,突然地坠落。她的躯体,在天空划出一个笔直的惊叹号。

一片空白。

她朦胧的觉得,她的身体正被一片一片地飘去,一片片薄薄的身体,在空中惘然地飘舞… …

她醒来了。我的小家伙饿了!

她奋力从沙滩上飞起。柔韧的长翅,竟扑棱棱地拍出了杂乱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节奏。

夕阳红红的。海鸥梦游似的飞向峭壁。

她看见那双又黑又亮的眼睛。她走了过来。小家伙,妈妈回来了,小家伙朝她看了一眼,眼光立刻冷淡地移开了。

小家伙怎么了?它把头伸进去。啄我的红斑吧,你不是饿了吗?

小家伙把头转开了。黑亮的眼睛望着太阳,眼睛里是饥渴、贪婪的眼色。

夕阳,仿佛是一块红斑。

极度疲惫的美容师,一回到家立刻好像换了一个人。她又变得精神抖擞,浑身透散着智慧和灵气。

她做好了一切准备,小心地捧着那支试管,走进了她的实验室。

许多天,美容师的住宅沉浸在一片死寂里。

一天傍晚,实验室的门一点点地打开了。

美容师趴在地上,一只手举着那根试管,试管里的红色粉末已变成了红色的油状液体。她的另一只手撑在地上,拖着自己的身体一寸一寸的梛出来。

美容师已经不能再走路了。他的下肢在疯狂的工作中,瘫痪了。

“成功了… …”美容师声音沙哑地说。两行眼泪流下来了,他的肩膀在抽动。

许久,她才用一只手爬着,爬到了电话机旁,艰难地取下了电话机。

她开始拨号。话筒里,输进了她微弱的声音:

“我整个生命里最大的一次成功… …”

美容师的表情像石雕一般的生硬。

许多天过去了。海浪依旧喧哗,太阳依旧升起又落下。

海鸥的嗉囊里充满了食物,亟待喷涌。

小家伙对身旁的妈妈视而不见,黑亮的眼睛紧紧追随着太阳,升起又落下。

看看我,看看我!我是你的妈妈呀!海鸥焦灼万分。然而她看不到,自己嘴尖的红斑已经消失了。

小家伙饥渴、贪婪地注视着太阳。太阳是永远不会飞来的红斑。

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海鸥猛地咬住了小家伙的嘴,她要强行给小家伙灌食。她的嗉囊一阵翻腾,食物狂热地喷射出来。

小家伙的小黑嘴紧紧地闭着,任半流汁食物沿着脖子流到干净的窝里;没啄到红斑,小家伙是怎么也不肯吃的。惨不忍睹!

海鸥绝望地闭上了眼睛。被抛弃的悲哀涌上了她的心。

小家伙不认识我了!

小家伙饿极了。

小家伙仰起细细的脖子,伸出黑黑的小嘴,向太阳啄去。一下,一下,急切而充满希望。

可是太阳太遥远了。

美容师名声大振!她坐着轮椅,去参加为她个人特别举办的化妆艺术表演会。

她把试管里的液体缓缓地倒入了一个特制的小喷雾器里。

她庄重地举起了小喷雾器。十个模特儿,依次微笑着向她走来。她的目光越过她们,停留在空中。

她的眼睛,浮现出她到过的湖泊和河流、丘陵和高山、草原和森林、大海和沙滩,还有那飞翔的白云托着的两片红唇。

她仿佛进入了一种梦幻。当潮水般的欢呼声响起来时,她似乎还未从梦幻中回来。

闪光灯、掌声、鲜花,这一切都是为她而来吗?模特儿嘴上的颜色,美丽的无法形容、无法想象的颜色、那抹不去、擦不掉的青春的颜色,如今已经变成真的了吗?她真的不敢相信,因为颜色,实在是美得近乎虚假了。

她的脸上没有表情。要承受巨大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对虚弱的她来说近乎是残酷的。

面对向她伸来的无数支话筒,她只说:

“永远记住,它是一个秘密;永远记住,这口红是活的生命、活的灵魂。”

为了得到它,美容师的双脚再不能站立、走路,这却不是秘密。

小家伙不停地啄向太阳,

小家伙的力气日渐衰竭,动作机器而神经质。

海鸥日夜守着小家伙,她的嗉囊中充满了食物,充满了希望和柔情。

看看我,啄一下我的红斑吧!

小家伙只啄太阳。

太阳真红啊。

海鸥觉得自己在膨胀,鼓鼓的嗉囊似乎要炸裂。

小家伙在萎缩、干瘪,褐色的软毛遮盖着深深起皱的皮肤,

夕阳,慢慢向海平线降落。

“我想看看大海。”美容师说。

于是,十个模特儿怀着感激和敬佩,把美容师的轮椅推倒了大海边。

依然是蓝天,依然是沙滩,依然是涛声。海水带着腥味,沙滩柔软而温和。

“我在这里留下过一长串脚印。”她幽幽地说。

夕阳红红的,快要落下海平面了。

“你们看!”美容师激动地指着夕阳,模特儿们默默地看着夕阳。

“看那夕阳,它会落下,而你们鲜红的嘴唇与生命同在!”

十张美丽的嘴唇,使太阳也惭愧。美容师的心理升起来一种骄傲;我创造了生命的颜色、灵魂的颜色!

小家伙还在向太阳啄着,但已精疲力竭,一下比一下缓慢。

夕阳,整个落下了海平面。

小家伙啄了最后一下,脖子一歪,像一根落下的绳子。

小家伙的头,绝望地垂挂在窝沿外,黑亮的眼睛闭上了。

海鸥也闭上了眼睛,僵硬了,啄一下我的红斑… …

海鸥和小家伙都死了。

海鸥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的红斑早已消失。

小家伙到死还在盼着妈妈的红斑。

夕阳落下了。 模特儿们嘴唇上那无比美丽的颜色,就在这一刹那,全部褪去了。

好一阵静默。美容师的眼神暗淡无光,呆滞地望着海面。

“怎么了?怎么了… …这颜色,是活的生命,活的灵魂啊… …怎么了… …”

暮霭笼罩了整个天空。

模特儿们把美容师推了回去。这轮椅推起来真沉啊。

美容师喃喃自语的说:“怎么了?怎么了… …这颜色,是活的生命,活的灵魂啊… …怎么了… …”

她又看了那只死鱼的眼睛。眼睛变得很大很大,空洞地凝视着她,并且告诉她:这颜色,属于活的生命、活的灵魂。

海浪热烈、疯狂地拍打着峭壁,永无休止地喧哗着。

海浪的涛声,真相是海鸥在叫啊,美容师想。

载自: 晚安.我的星星

至未来老师的一封信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









我常常收到大学生其中主要是师范生的许多来信。几乎所有的信里都提出一个问题,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未来教师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32年。回答它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哪一样是次要的东西。不过,教育工作毕竟还是有个核心的。

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儿童的脑力劳动、他在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他的精神生活,是他的内心世界,无视这一点就会带来可悲的后果。请记住: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是他的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而一旦这种不能以任何东西相比拟的精神力量的火花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理的最英明、最精细的手段,他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

不久前,在一所学校里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学生,无论怎么也弄不懂,植物是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的,怎样从幼芽里发育出叶子,怎样从花里结出果子的。生物教师经常提问他和刺激他:“难道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明白吗?你究竟能干点什么呢?”在这个男孩子的心里,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最基本的知识对他来说也变得复杂了,因为缺乏自信心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他通向认识的道路。有一次上课时,生物教师说:“再过几天,幼芽就要长出来了,我们全班都到长着栗树的林荫道去观察。在那里,要是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时候事情就毫无希望了。”

生物教师很喜欢自己栽种的东西,他从种子培育出栗树的幼苗,再把这些小栗树排成一条林荫道。当全班学生来到栗树林荫道的时候,教师惊呆了:树上的幼芽全被剥掉了… …学生们也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而在阿辽沙的眼光里,一刹那之间露出幸灾乐祸的火花。

这个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是内心的深深的痛苦,屈辱,精神的力量的突然燃烧和暴发。阿辽沙以此表示抗议。他感到,教师的话里含有恶意。而孩子是要以怨抱怨的,有时候甚至做出奇怪的、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事来。

但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学生,接连不断地吃“两分”,他就跟自己的命运妥协了,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想法,就是“自己什么都不行。”每当我看到这种态度冷淡,毫无怨言,准备好耐心地倾听教师的讥讽和训斥而毫无于衷的学生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不平和愤慨。我的年轻的朋友,请你向怕火一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吧!要为这种毫无怨言,莫不做声,准备接受任何训斥的学生而感到可怕。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可怕的事。当你看到学生性格执拗、爱发脾气的时候应当感到高兴,应当容许学生对你的思想似乎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而让他去检验,去研究吧。“执拗性格万岁!”——我真想用鲜明的字体写下这句话,并把它张贴在教员休息室里… …

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就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教师对学生力量的信心表现在哪里呢?我们的工作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教师永远也不会遇到这样的时候的到来,使他有权利说:由于我尽了自己的努力和操劳,这个学生已经达到极限,从他身上再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了。学校里的许多失误,其根源正是在于有些人抱有这种思想。请你记住: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一个学生可能在一整年里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懂弄会,可是终于有那么一天,他懂了,会了。这种“恍然大悟”(我想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思维的觉醒”)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在儿童的意识里逐渐积累起来的,而且我们,做老师的人,是在用自己的信心帮助它的积累。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灰心失望。学生今天不会的,过三年才能会,那么我在这三年里始终坚信人的力量是不可穷尽的。

结合这一点,我想向你,年轻的朋友,提出的建议:正像外科医生把一些非常锐利的手术工具放在清洁的金属盒子里以备使用一样,你也有一些最精细最有灵性、最锐利而不十分安全的工具——评分,最好让它多在盒子里放着,而不轻易使用。我认为,那种几乎学生说了每句话都要给她打个分数的习惯,是一种教育修养处于蒙昧状态的标志。以这种态度对待事情,这种最精细的工具就一会儿变成蜜糖,一会儿变成棍棒:它使这一个人陶醉,使那一个人受伤。我希望,学校不要搞那种所谓“积累分数”的追求分数量的事。在一个学季里,一个学生该有几个分数,让教师去掌握就可以了。

请记住,即使是成年人,白费的,毫无结果的劳动,也会使他感到羞愧难当和头脑糊涂的,何况我们接触的是些孩子。如果学生从他的学习里得不到什么成绩,他就会失去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就会变得要么粗暴,要么灰心。

学生如何看待自己,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道德面貌。在学校里,目前还存在许多手工业方式的东西:学生认识周围世界,却不认识自己,更不了解自己。我坚定地相信,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泉源之一。当你走上教育工作这个创造性的岗位时,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

当跨进校门的时候,你不仅成为本门学科的教师,而且首先是一个教育者。你应当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一样思考,一样感知,一样识记的。一个学生已经弄懂了你想教会他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还没有弄懂,但这并不说明他不愿意学习。要让他有时间再想一想,不要把他那一点渴求知识的微弱的火花吹灭。只有在学生的脑力劳动取得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时,再来给他做评定。你要善于从每一个学生身上,看到和感觉出,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有一次,听到某位教师说:“这个学生毫无希望,他的命运就是这样——永远当差生。”这是我想起了亨利•海涅说过的话:“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一块墓碑下面,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

阿尔玛 ——阿塔师范学院的女大学生塔玛拉很关心教学方法的问题。她写道:“我看到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教学法就使我感到害怕。几乎每天报刊上都能看到,这是一种新方法,那是一种新教学方式… …怎么才能搞清楚这么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呢?其中的哪一些才是真正有效的呢?”

塔玛拉和别的大学生都关心“有些教学法产生了,而其生命又不长久”(伏尔加格勒的一个大学生也这么写道)。你们应当懂得: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与我们的观念中的,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譬如说,有一套很精致的钳工工具。它们都放在那里,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用途。可是,当人的手还没有接触它们的时候,所有这些工具是什么呢?是一对金属 —— 如此而已。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有了匠师才会有方法。这个方法能对儿童起什么作用,这一点取决于你们,而且仅仅取决于你们。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讨性的思考和研究。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室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使有效的。这里不由得想起波兰的著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人的女人让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疼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第56号教师的奇迹》—— 柯尔堡道德发展阶段

按国家的教育哲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持续性且全面及综合的发展个人的潜质。不过,放眼于现今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竟成了换取一张文凭。品德的培育被忽略了。还记得在中五SPM道德考试的前几分钟,同学们纷纷赶入教室。有位残疾的同学由于行动不便,加上同学们(优等生)的争先恐后,所以只好自己扶着门槛,让位给其他同学进入。这一幕是何等的可悲。更可笑的是,这几位同学尽在SPM的道德考试中拿到了甲等的成绩。道德教育怎么变成了纸上谈兵?言与行竟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事已过五年,我一直在寻找解决纸上谈兵的方法。在看了雷夫•艾斯奎的《第五十六号教室》后,我觉得雷夫•艾斯奎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并用于我们的教育之中。

雷夫•艾斯奎以师生彼此之间的信任为地基,然后以柯尔堡的道德发展六阶段为教育理念,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品行兼优的学生。由于篇章所限,所以我只能针对柯尔堡的道德发展阶段来谈。

以下是柯尔堡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告诫彼此。他们交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舞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来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孩子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考不断被强化着。然,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盲目的满足他人的要求。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这阶段的孩子已开始因为「不惹麻烦」以外的理由做好决定了。就好像行为分析大师史基纳的行为理论所言,孩子们会因为想得到奖赏而表现良好行为。孩子们不断满足大人给与的条件以获取奖赏。老师或家长们也常常引诱孩子说:“若你考到第一名,我就带你去旅行。”这类似的话语来鼓励孩子学习。无可否认,这方法能让孩子们努力做个好孩子,但是他们还是属于盲目的跟从阶段,为了奖赏而学习,为了奖赏而生存。其实,知识本身已经是最好的奖赏了。身为老师和家长的,必须要让孩子们清楚这一点,而不是用其他的奖赏方式来鼓励孩子学习。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也开始学会做些事情來取悦某人。家长或老师们或许会因为孩子们良好的表现而感到自豪与满足。不过,如此的孩子还是属于盲目的生活阶段,为了取悦别人而活。保有此心态的孩子,生活定然是痛苦和疲惫的。每天,孩子会为了取悦某人而思考与付出实践。试想想,假若孩子们本身就不喜欢阅读古书,却因为老师或家长的要求,而强迫自己放弃埋头于古典书籍里。这样的孩子会快乐吗?这样的孩子是我们需要的吗?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现代的教育强调摒弃人治管理,更换成法治管理。大部分老师会在进班的第一天就列明自己所定下的规则,并要学生依从之。也有部分较有创意的老师,则会与同学们一同设计班规,跟同学解释班规,并要求学生遵守规矩。按照规矩生活,本来就是一种已定的社会准则。如:我们不能在禁烟区吸烟,不能再图书馆内大声喧闹。学生遵从之并没有问题。不过,教育还可以做得更好。教师应当鼓励孩子把视野放得更宽一点,而不只是依从所有已定下的规矩来行事。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不论是对孩童或是成人而言,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在这阶段,个体会有同理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以大众的利益为主要的考量。

以《五十六号的教室》为例,雷夫•艾斯奎努力的把这观念传授给与他的学生。在他的教育之下,孩子们变得非常善解人意。上课时,学生们不大声嚷嚷,以便不吵到隔壁班的學生。有一次,当他们看见垃圾车翻覆时,他们并没有责怪那位驾驶员,捏鼻而去,反而是前去帮他把垃圾捡起。当学生们达到这一阶段后,他们就不会再去抱怨他人,反之会以对方的观点和处境来思考问题。假若,我们的教育能达到这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争吵将不复存在,战争也将会减至最低点。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在道德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受教育者已经能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来行事。只要是他认为对和值得去做的事,他就会去实行。金钱与利益并不在行为标准的范围之内。

在这阶段的孩童,行为的目的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结果。他们学习是因为他们想要学习,而不是因为想要用此来取悦某人或换取任何的利益。以《五十六号教师》给予的例子为例:

约翰.诺斯的杰作《另一种和平 》小说的主人翁──菲尼斯──是一位卓越的运动员暨第六阶段的思考者。

某日在游泳池畔,他向琴恩表示他能当能够破校级的游泳记录。他简单的热一热身,然后跳入的泳池。一分钟后,菲尼斯破了记录。琴恩打算致电当地报章,还要菲尼斯隔天在正式计时人员和记者面前重游 一次。

不过,菲尼斯婉拒了,并要求琴恩守口如瓶,因為他想破记录,也辦到了 ,這就夠了。

柯尔堡的道德发展阶段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跳过先前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对倫理困境的回应更为适当。纵观身旁的友人,也包括自己,大部分的我们还徘徊于第三和第四阶段。达到第五阶段的人并不多,那就不必谈第六阶段了。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应该加以反思。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假若我们本身都无法做到一个完善的人,那么我们要如何的去教育学生呢?

聆听教学之听读教学

聆听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微技能。既:提高辨别分析能力、记忆储存能力、联想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边听边记能力、听后模仿能力、检索监听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达到沟通交流的教学目的。

听话时,听觉器官会将收到的言语信号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归类,同时和已经储存在大脑中老的言语信号(既经验成分)建立起联系,从而在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层面上进行新的感知,理解言语信号所表达的意义。

新感知的言语信号接着将会存入记忆库变为经验成分,以便改变更新的言语信号,服务于听力理解的循环过程。不过,人类的记忆可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的输入可懂信息,然后经过反复性的刺激和按主次的编排下,短期记忆才会变成长期记忆。

聆听教学的方法可分为听记、听读、听说、听写与听做。记、读、说、写与做必须紧紧围绕“听”来展开,要为“听”而服务。这是因为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里接受和加工过程。只有通过记、读、说、写与做这些外现方法,学生方能对接受到的信息做出反应,从而考察对他该信息的理解正误。

聆听是从口头语言中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而阅读则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聆听与阅读同属于内在的学习过程。在听读教学里,我发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第一种,聆听与阅读在同一时间进行。学生借助视觉信息的帮助,对听觉信息加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归类,并转换为自我的知识。由于,视觉与听觉信息同一时间进行。因此,我们很难断定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信息还是听觉信息学习。

第二种,聆听与阅读分开进行。学生在接受听觉信息后,借助视觉信息对之加以考察及巩固所接收到的信息。若是以此方式进行,学生是在两个时段,通过不同的方式,接受相同的信息。此教学方法,是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锻炼聆听能力,还有待考察。

我本身较认同第一种的听读教学。为了深入了解和设计一堂听读教学,我觉得有几点是必须要确认的。

聆听教学强调可懂输入,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在听读教学时,文字语音上的“可懂”是否也该考虑在内?

假设学生并没有或甚少受到语音障碍的困扰,那么学生在听读教学时,学生会面对什么问题?







图表中列下了聆听与阅读教学的优缺点。听读是由聆听与阅读组合而成,因此,我觉得我们可通过聆听教学和阅读教学的优缺点来探讨如何有效的进行听读教学。

在听读教学中,听是主干,而读是辅助,主次必须鲜明。如表上,在聆听过程,话语的清晰度和准确度会受话语者的朗读能力(语音、口音、语速、音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噪音)等外在因素的干扰。教师必需运用清晰、流利和情感的朗读技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专注于倾听教师的朗读。否则,听读教学无法有效进行。学生会为了要获取信息而将专注力放在阅读上。

空间、环境、音响、篇幅和朗诵技巧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因此,文章的供应,将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接受到的信息上,并认清听不清楚的语音。如此,学生将不会因为听不到一两个字词而感到焦虑,以至于无法听完整段话语。

听读训练能锻炼学生听觉的灵敏性,以加强解码操作的熟练程度,克服听不清楚的问题。解码操作能力的熟练,将有助于该学生理解该话语者话语中的信息,习惯其言语的表达方式,加强他的反应能力,从而将经验成分(接受到的信息和话语辨识度)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库。通过聆听进行解码成为了教学重点。

纵观聆听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聆听教学(内心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必须在特定的环境底下,按特定的步骤进行。教师在设计一堂听读教学训练时,必须优先考虑聆听教学的原则,再借助阅读,帮助学生锻炼聆听的能力。

若按学习阶段来看的话,听读教学训练应该位于听说与读写之间。听说训练先于读写训练。自小,我们通过听与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与别人沟通。随着成长,我们会开始接触并通过文字符号学习。从听说步入读写的过程中,听读教学训练正好能帮助学生把口头信息与文字信息联系起来,填补听说和过度之间的空档时间。

参考文献:
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钟为永 ,《语文教育心理学》,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周健,彭小川,张军,《汉语教学法研究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赵金铭,《汉语可以这么教—— 语言技能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自由写手的故事》 —— 读后感


动人的旋律会让人流泪,精彩的故事一样会让你我流泪。自由写手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我的目标,为我当好老师的梦想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故事中,没有谈论任何的教育理论,运用任何的教学技巧。一位年轻的少女,古薇爾。古薇爾老师抱着育人的信念,开始了她和两代学生的人生战斗。

古薇爾为了要深入的了解学生,她闯进了学生们的生活圈子,极度险恶的城市另一角。种族的歧视,让非美裔的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的求存环境中。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没有。死亡随时都会降临在他们身上。

艾利的主人直截了当地说:“你的学生太笨了,不懂得欣赏。”

面对一群被歧视又无助的学生,在大多数人们的心中就像粒烂苹果,扔了就算了。学生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做人的尊严,但这对他们来说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人们给他们标上了标签,判了他们死刑或不把他们当作人看待。由此延伸,最后,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对社会带来的灾害,而忘了是我们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向这不归路。

细细品味这本书,古薇爾父亲的一句话道出了古薇爾的与众不同之处。

“你和人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连接方式。我或许知道要如何发觉棒球员,但你肯定知道如何发掘人。你总是能看到他们最好的地方。”

古薇爾与其他老师最大的不同就是,她懂得如何去挖掘、欣赏和发展美的东西。“笨与懒”并没有出现在她的字典里面。每当学生不交功课时,她所思及的是有什么事情困扰了她的学生,而不是为他们标上“笨与懒”的标签。每位学生在她的眼中都是同等且独特的。

有人说“老师必须是一位很好的演员,善于掩饰自己自己的情感。”对于古薇爾,她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心中的喜怒哀乐写在她的脸上。古薇爾会因为感动而哭,学生出问题而生气,遇到大人物而紧张,面对失败而难过。或许正因为这一点,
她给予大家的感觉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可靠。学生、亲友和大部分有一面之缘的人都愿意帮助她。这就好像当古薇爾第一次找赞助人史蒂芬史匹柏时,她不小心的一句“他妈的”让史蒂芬史匹柏感觉到她的单纯和可爱之处,因而愿意出钱帮助他们。

夏劳德说:“当有对的人帮助你,在对的时候给你忠告,你会产生什么变化真的很令人惊奇。”从一位持枪进学校至到学校教书的夏劳德的一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教育并非只注重在优异生和成绩上。

世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看美的眼睛;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看你怎么教。
愿天下的老师,也能向古薇爾一样,努力的去发掘与发展学生的美。

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

再次出发

好久没有写博客了!
不对,应该说是只写了几篇就“懒”下来了... ...
三分钟热度、做事欠缺条理、得过且过、健忘等等的我,总找借口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找借口。
今天反省了,明天忘了,后天反省了,后天忘了......
我的生活就这样的延续着。
这回,我又再一次的反省......
希望,往后的我,不会删了今天发的贴。

以下是我接下来几天的功课:
绘本讲座的草拟流程
赏识教育的幻灯片
周记八篇(尽量吧)
《佛学入门》-读后感
双亲节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