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

纸上谈兵-育人2

课题:如何改善学生的恶习

原因:学生本身就缺乏判断是非对错和自控的能力。他们会模仿他们所看到的一切。暴力节目、父母、损友、环境等外在因素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当教师与父母发现孩子异常的举动后,通常反应都过于激烈。他们害怕孩子让他丢脸或带来麻烦,因而立即强迫孩子停止该行为。他们并没有以学生的角度去思,深入的去探讨问题的起因。为此,孩子在懵懂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被迫停止该行为。被讽刺、被骂、被打降临到他们的身上。由始至终,孩子根本不懂为何父母或家长反应要如此之大?

解决方法:事出必有因。要有效的解决问题,就必须寻找出问题的起因。在课堂上,问题的起因通常离不开以下几个问题:

1. 学生好动的个性

2. 吵架

3. 家庭问题

4. 环境(吵闹或气温)

5. 时间(靠近放学时间)

6. 师生的关系

7. 传达的信息(与学生的生活有关)

当教师和家长发现问题的根本后,教师和家长就必须充当引航者,引导学生看清问题并加以解决之。有时,当发现学生的恶习会对自身或他人带来威胁或影响时,教师或家长能采用处罚。不过,处罚的前提是不伤孩子的自尊,对事不对人。情绪的话语或气话,如:笨、蠢、坏等必须要抽取之。


切记,恶习是因为多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师长必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容错时间、空间与鼓励。急于求解的心态会让孩子感到压力与焦虑,最终造成更多的问题发生。有时,学生会重犯恶习。此时,师长无需焦虑,反之必须把它当作是一个教育的机会,帮助孩子解决它,帮助学生建立好孩子的感觉。反复性的引导与帮助学生看清问题会增强孩子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如此,学生才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孩子,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