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本身老少咸宜,没有分任年龄限制。不同的人阅读会有不同的看法。一本好的绘本,除了要图(优美的)多字少、图文相貌,明确表意之外,其所表之意也必须属于正面的、含义深刻的及与大众读者的生活贴切。趣味、生动、幽默也是一本好绘本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在此,我以《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为例,尝试分析如何阅读此绘本。
在初步阅读或给予低幼儿童阅读时,读者并不需要去理会故事内的引申意。读者只需要陶醉于故事中就行了。每次我开始阅读绘本时,我会把重点放在图画上。一开始,我先看画图,后看文字,再看画图,然后才看另一页。
阅读《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时,反转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画工深深吸引着我。思绪和视线被故事情节牵着走。当我阅读完,合上绘本后,思绪一时间还沉醉于故事情节中。我问了自己:“哎呀,阿力说得也有理,他有可能是被冤枉的,不过汉堡包里的兔耳朵和老鼠尾巴是怎么回事呢?”为了再次回味和确认,我当时立即翻阅第二遍,试图让自己的思绪更为清晰。我觉得,对于孩童或初步阅读绘本而言,如此就已经足够了。我们不需要多加的解释。读者看到什么就什么。假若读者看完绘本后,并没有发现汉堡包的兔耳朵之类的,家长不需着急。相信我,若是一本好绘本,读者自然会再去翻阅。父母的一味强迫,只会让孩子对故事失去兴趣。
在深究的环节或已掌握逻辑分析的读者时,读者以初步理解为基础,然后进一步探讨故事内容中的引申意或故事中的要点。
阅读《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时,图画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或线索,会让读者渐渐的侦破阿力的谎言。汉堡包中的兔耳、老鼠尾巴和鼻子,蛋糕里的兔耳朵,小红帽中狼外婆的照片和报章中有关小红帽的消息都说有力的揭穿阿力的谎言。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纸包不住火,谎言始终会被拆穿吧。在这阶段,当读者发现了不对劲后,他们会进一步的去侦查故事中所遗留下来的线索。此时,读者将会把所有的线索与故事结合起来,然后去思考故事的可靠性或中心思想。这一切,都是一气呵成,牵一发而动全身。当读者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掌握了逻辑思维后,故事中的疑点或特点会引起读者的好奇,引导他们去探索自我的疑惑。当读者成功探索或探索到一些蛛丝马迹后,心中的喜悦,将会再次触动读者好奇的心灵,再次阅读绘本。
三,在写作和艺术探讨阶段,读者将会去探究该绘本的特色。在这一阶段的读者,必须以先前两点位基础,并对绘本的特色和创作有一定的理解。
在《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里,作者乔恩·谢斯卡和绘图者莱恩·史密斯合作无间,默契十足,达到了创作的最佳状态。以谢斯卡而言,他一反传统,企图挑战全世界的思维,最后,他也成功了。“三只小猪”和“大野狼”的形象被他攻破了。狼不再是凶恶的;猪不再是乖巧的。至于史密斯,为了要符合谢斯卡狡黠幽默的笔调和故事的整体性,他除了绘制出一只带有带有瘦长的脸、小小的嘴、小小的牙、衣着整齐的外表的阿力外,他也用了古典童话的色调为阿里的形象点上完美的一笔。这与文字故事中的阿力是完全一致的。还有,阿力不太卡通的形象,也让阿力的形象更为真实。这就与我上帖所引用松居直之言,图画中的主人翁不能画得太卡通相一致。
为了要创造真实感,贴近读者的生活,史密斯也采用了剪贴方式,直接的从报章或印刷品上剪下图片,贴在图画中。如此的手法,融合了阿力不太卡通的形象,确实拉近了阿力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谢斯卡狡黠幽默的笔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